一见堂名忆豫州,岂知身在楚江头。
主人久享园中乐,晚岁宜先天下忧。

【注释】

致政:辞官。杨图南:指杨时,字中立,南宋建阳(今属福建)人。

一见堂名忆豫州:一见到“豫章”这个地名就想起豫章郡。豫章,今江西南昌一带。

岂知身在楚江头:没想到自己现在却身在长江的下游地区(湖北)。

主人久享园中乐:主人,指杨时,他曾任崇安县主簿。园中乐,喻闲适安逸的生活。

晚岁宜先天下忧:到了晚年,应当为国家的安危忧虑。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任崇安主簿时。作者在诗中以退居家乡、享受田园生活的人自比,抒发了壮年时期对国家民族的忧虑与关切之情,体现了他关心国家大事、渴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

首句“一见堂名忆豫州”,点出“堂名”所指之地是豫章郡。“豫章”,今江西南昌一带。这里暗指杨时,当时为国子祭酒兼侍讲,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罢官,后被朝廷重新起用。杨时虽一度被召回京任职,但不久又因故被免官,于是隐居在崇安(今属福建),过着清静自在的生活。

诗人从自己眼前这所“堂名”联想到当年杨时曾在此地任过官。杨时的“豫章堂”,如今已不在了,可那地方和杨时的名字一直留在自己的记忆中。想到这里,诗人不由得发出“岂知身在楚江头”的感叹。这两句通过“堂名”与“豫章”这两个词,把诗人对杨时以及杨时所在之地的回忆和思念,巧妙地表达了出来。

颔联“主人久享园中乐,晚岁宜先天下忧”紧承上句而来,进一步抒写诗人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前一句说主人,是指杨时。后一句说晚岁,是指暮年之后。杨时虽在仕途上受到挫折,但他并不气馁,而是潜心研读经史,过着清静恬淡的生活。后来,当朝廷再次起用他时,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学术见解,不肯趋炎附势。

尾联“晚岁宜先天下忧”一句,表明了诗人对国家民族的关心与担忧。这既是对自己的期望,也是对杨时的劝勉。诗人认为:处在晚年的一个人应该为国家民族的命运操心忧虑。这一思想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

全诗语言平易,风格质朴,情真意切,反映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是一首优秀的咏古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