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平流放楚江皋,萧艾丛中思郁陶。
君是国香人服媚,诗情端合反离骚。

注释:

  1. 吴斗南:不详。
  2. 屈平流放楚江皋:屈原被朝廷贬为流放,他流放到了长江边。
  3. 萧艾丛中思郁陶:在萧艾丛中思念郁郁不得志。
  4. 君是国香人服媚:你是国家的香花,人们争相追捧。
  5. 诗情端合反离骚:你的诗歌情感与《离骚》相吻合。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通过对屈原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期望,以及对楚国衰落的惋惜之情。
    首句“屈平流放楚江皋”,直接点明了诗人要表达的主题——屈原的流放。屈原是楚国的忠臣,但他的忠诚却换来了悲惨的结局。这句诗通过“流放”这一关键词,暗示了楚国的腐败和衰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同情和敬仰。
    第二句“萧艾丛中思郁陶”,诗人用“萧艾丛中”来比喻屈原所处的环境,这里的“萧艾”指的是萧艾草,是一种常见的植物,而“丛中”则表示周围环境杂乱无章。诗人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了屈原在困境中的孤独和无助,也反映了他内心的郁郁不得志。
    第三句“君是国香人服媚”,这里“君”指的是屈原,“国香”则是指国家的香花,通常指代贤能之士。诗人通过这句诗,赞美了屈原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和贡献者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屈原的敬佩之情。
    尾句“诗情端合反离骚”,诗人通过对《离骚》的引用,表达了自己的诗歌情怀与屈原的思想相通,都充满了爱国之情和对理想的追求。这一句既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又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屈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楚国命运的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