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衣犹欠日熙堂,仅拜仪刑振鹭行。
洛社旧人无狄监,贞元朝士失刘郎。
新丘已隔三秋月,老圃空惊一夜霜。
肠断素车三百两,箫笳不数汉南阳。

以下是对这首《挽李太监二首》的逐句解读:

译文注释

  1. 抠衣犹欠日熙堂:“抠衣”指的是整理衣冠,而“犹欠”则表示仍有所欠缺。整句意味着尽管已经尽力整理好仪容,但在朝拜的过程中仍感觉有所不足。
  2. 仅拜仪刑振鹭行:这里“仪刑”可能是指朝廷的法律或制度,而“振鹭行”可能是一种仪式或行列。整句表达了对李太监的敬重和敬意之情,尽管他只是在执行一种形式上的礼法。
  3. 洛社旧人无狄监:这里的“洛社”可能是指洛阳的一个著名社团或组织,“狄监”可能是该组织的负责人或领袖。整句意味着在这个社团中失去了一位重要的领导者。
  4. 贞元朝士失刘郎:这里的“贞元朝士”指的是唐朝时期的官员,“刘郎”可能是指一个名叫刘的人。整句表达了对于这位官员的怀念和哀伤之情,因为他已经不在了。
  5. 新丘已隔三秋月:这里的“新丘”可能是指一个新挖的土丘或者一个新的地方,“三秋月”则是指农历九月。整句表达了对于这个地方的遥远和陌生之感。
  6. 老圃空惊一夜霜:这里的“老圃”可能是指一个年迈的农夫或园丁,“惊一夜霜”则是指感受到了初冬的寒意。整句表达了对于这个场景的感怀和怀旧之情。
  7. 肠断素车三百两:这里的“素车”可能是指白色的车辆或者丧车,“三百两”则是指数量词。整句表达了对于死者的哀悼和不舍之情。
  8. 箫笳不数汉南阳:这里的“箫笳”可能是指吹奏乐器的声音,“汉南阳”则是指东汉时期的南阳郡。整句表达了对于这个地方的记忆和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李太监的深切怀念之情。诗人通过对朝拜、社团、官员、田野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人物的追忆和对故地、旧人的眷恋。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新旧、远近、悲喜等元素,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诗中的用词精准、意境深远,如“扣衣犹欠”、“新丘已隔”、“老圃空惊”等,都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艺术美感的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逝者的敬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