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日日两堤边,醒即狂吟醉即眠。
午饮每赊新路酒,晚归多唤里湖船。
生逢坡老怜词客,死共花翁配水仙。
一点梅魂招不得,愁来时展咏香编。

【注】怀施仲山,即苏轼。此诗写诗人与友人交往的情事及对亡友的怀念。

春来日日两堤边,醒即狂吟醉即眠。

午饮每赊新路酒,晚归多唤里湖船。

生逢坡老怜词客,死共花翁配水仙。

一点梅魂招不得,愁来时展咏香编。

注释:

(1)“日日”句:指每天清晨、傍晚都到西湖边游赏。

(2)赊:借。

(3)“生”句:苏轼曾自称“东坡居士”,故称其为“坡老”。又苏轼曾爱梅花,死后,人们常称他为“花先生”,故称其友为“花翁”。

(4)“一点”句:梅花虽美,但难以捉摸,所以作者想用梅花之魂去勾引它,但它却不肯出来。作者只好在《咏梅五绝》中说:“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赏析:

这首诗以记实为主,通过记叙与施氏交往的几件事来表现两人的深厚情谊。前四句是追述与朋友相会的情况;后四句写与朋友分别的情景。全诗语言平易通俗,叙事具体而真切,感情沉痛而又不失诙谐风趣。

开头两句“春来日日两堤边,醒即狂吟醉即眠”。说的是春天来了,我每天和朋友们一起去西湖边游玩,白天饮酒吟诵,晚上则乘船归家。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与朋友的游赏之乐,也写出了他们的豪放之情。中间四句“午饮每赊新路酒,晚归多唤里湖船”。“午饮每赊新路酒”说的是每到中午,他们总要到新开张的酒店去喝酒,因为那里有新的酒可以尝,也有新的朋友可以结识。“晚归多唤里湖船”说的是傍晚回家时,常常要请里湖的船夫划船。这些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最后四句“生逢坡老怜词客,死共花翁配水仙”。“生”指苏轼,“坡老”是他的号。“死”指诗人自己,因他自号东坡居士。这里说苏轼是位怜惜文人雅士的诗人,生前就喜欢与文人雅士交朋友,死后还与文人雅士结下不解之缘,成为他们永远的知己。“死共花翁配水仙”说苏轼死后与梅花有缘,死后被人们称为花翁,并把他比作水中的仙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苏轼的崇敬之情。

最后两句“一点梅魂招不得,愁来时展咏香编”。“点”字用得极为传神,梅花虽然美丽动人,但难以捕捉它的魂魄。当诗人心情抑郁之时,只能借助于咏梅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这两句诗表明诗人虽然无法招引梅花的魂魄,但当他感到忧愁的时候,仍然会拿起那本记载着咏梅诗篇的手抄本来读一读,以排遣心中的忧愁。

全诗通过对苏轼生前和死后与朋友交往情况的回忆,表现出诗人与朋友深厚的情谊,同时流露出诗人对亡友的哀思和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