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今吾亦自忘吾,东里何人念葛綀。
遁世每思盘谷隐,传家惟有善和书。
生平自喜一无愧,老去从嘲百不如。
五亩桑麻三径菊,潘郎真可赋闲居。

这首诗的作者是张孝祥(1129年-1170年),字子飞,号和斋,汉族,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宋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因上疏主张对金用兵而受贬谪。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次张明叔韵 - 跟随张明叔的韵律进行创作。
只今吾亦自忘吾 - 如今我(作者自己)也忘记了我自己。
东里何人念葛綀 - 东边的村庄有谁还在想念葛(一种植物,这里比喻指代自己的才华或成就)呢?
遁世每思盘谷隐 - 逃避世俗生活时常常思念盘谷中的隐居生活。
传家惟有善和书 - 传家之宝只有好的书籍而已。
生平自喜一无愧 - 平生以来一直为自己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的事而感到自豪。
老去从嘲百不如 - 随着年纪的增长,开始嘲笑那些百不如己的人。
五亩桑麻三径菊 - 拥有五亩桑麻地,三间小径旁种满了菊花。
潘郎真可赋闲居 - 潘郎(即潘安,古代美男子的称号)真是可以赋诗赞美悠闲生活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身成就和隐居生活的感慨之情之作。首句“只今吾亦自忘吾”,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过往成就的超然态度,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名利看淡的心态。第二句“东里何人念葛綀”,表达了诗人对周围世界的关注和对他人评价的不在意,突出了自己的独特之处。第三句“遁世每思盘谷隐”,则反映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归隐自然生活的向往。第四句“传家惟有善和书”表明了诗人看重的是家族中的良好传统和学识传承。第五至六句“生平自喜一无愧,老去从嘲百不如”,“自喜”和“老去”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态度和对老年生活的自我反思。最后两句“五亩桑麻三径菊,潘郎真可赋闲居”,以田园生活为背景,描绘出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画面,通过对比潘安等人物的高洁形象,强调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赞赏。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悠远,既有对个人成就的自信,也有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