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庙前湘竹春,鼓声坎坎迎送神。
包茶裹盐作小市,鸡鸣犬吠东西邻。
卖薪博米鱼换酒,几处青帘扶醉叟。
趁虚人散渡船闲,一抹晴烟隔高柳。
潇湘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
黄陵庙前的湘竹春意盎然,击鼓声声迎接和送别神灵。
包着茶叶裹着盐巴做成小市,鸡鸣犬吠之声在东西两边邻居中传播。
卖柴的换取米酒鱼换酒,几处挂着青布帘的店铺中,有醉翁扶墙而立。
人们趁虚人散渡船空了,一抹晴烟隔断高柳。
译文:
在黄陵庙前,湘竹春意盎然,敲击着鼓声,迎送神灵的归来与离去。
包裹着茶叶,裹上盐巴,这里变成了小市,鸡鸣犬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东边西边的邻居之间传开。
买卖柴火的人用换来的米酒、鱼换取酒喝,几间挂有青布帘子的店铺中,有醉翁扶着墙壁独自站立。
人们趁着人潮散去的时候,渡船也变得空荡荡。一抹晴朗的烟雾,隔断了高柳下的行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繁忙的湘江景象。首句“潇湘八景平沙落雁”概括了潇湘地区特有的自然风光,平沙落雁是潇湘八景之一,展现了洞庭湖边辽阔的湿地景色。诗中的“黄陵庙前”点明了地点,黄陵为舜帝之母,湘江流域的祭祀活动频繁,因此此处的湘竹与鼓声成为背景中的生动细节。
接下来的四句描述了市集上的热闹场景:茶叶、盐巴作为交易的物品,反映出当地人的日常生活;鸡鸣犬吠则表现了社区生活的热闹和邻里之间的亲密联系;最后两句通过“卖薪”“博米”及“鱼换酒”等细节,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交流方式。这种描述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湘江沿岸的烟火气息,还体现了一种古朴的生活方式和深厚的人情味。
最后两句则是对整个画面的收束,诗人通过观察渡船空无一人,以及晴烟隔断高柳的情景,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景物的变化。这里的“赶集人”可能是指那些在集市上交易的人们,他们随着人流的散去而离开,而那抹晴烟仿佛也在预示着时间将带走这一切,只留下静谧的景色供人回味。
整首诗通过对潇湘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而又充满诗意的地方。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能深入人心,让人感受到湘江畔的那份宁静与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