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杨伯起,相遇紫髯城。
逸思何轩豁,高怀更坦平。
秦冠空自累,汉赋几时成。
莫作敲榜想,鸳鸯亦易惊。
诗句释义:
- “风流杨伯起”:指的是杨德骏(可能是指某人)具有出众的才华和风采。
- “相遇紫髯城”:描述与某人不期而遇的场景,紫髯可能是形容其外貌或气质。
- “逸思何轩豁”:表示思想自由奔放,不受拘束。
- “高怀更坦平”:意味着心胸宽广,态度平和。
- “秦冠空自累”:秦冠可能是指古代官员的帽子,此处比喻徒劳无功。
- “汉赋几时成”: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形式之一,这里暗示某事难以完成。
- “莫作敲榜想”:敲榜即科举考试,此句意为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期望通过科举成功。
- “鸳鸯亦易惊”:鸳鸯是古代传说中的夫妻鸟,此处比喻夫妻关系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译文:
风流的男子杨德骏,我们不期然相遇在紫髯之城。
他的思想自由无束,胸怀坦荡如平地。
他的雄心壮志如同秦冠,徒然劳力却徒劳无益。
他期待的汉赋何时得以完成?
切莫寄希望于科举的榜单,那易被打扰的鸳鸯啊。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杨德骏的形象和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其才智、个性及命运的深刻理解和感慨。诗中“风流”、“逸思”、“高怀”等词语,不仅生动描绘了杨德骏的形象,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赞赏之情。同时,通过对秦冠、汉赋等元素的隐喻,揭示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功业难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担忧。最后,“莫作敲榜想”一句,更是点明了科举制度下文人的生活困境,以及对传统社会价值观的挑战。整体而言,此诗既表现了作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现象,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