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病山中客,无人傍酒樽。
与猿分橡子,为鹿长禾孙。
白昼云归屋,黄昏雨打门。
忽怀杨司马,烟霭隔重阍。
【注释】
①山中:指隐于山间的隐居生活。②奉寄:敬赠之意。杨宗博,即杨凭,字子固,河南府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德宗建中年间进士,官至尚书左丞、御史大夫、中书侍郎等职。
③橡子:橡树的果实,可食。④禾孙:稻穗之穗孙,可食。⑤重阍:重重门楼。⑥杨司马:指杨凭,故称。司马,官名。⑦烟霭:云雾。
【译文】
山中的我,是个多病之人,没有人陪伴,只好独自斟着酒自娱;
我和猿猴分食橡子,为鹿和它的子孙喂食稻穗。
白昼云彩回到屋檐,黄昏雨点敲打着门户;
思念起你——杨司马,烟雾缭绕隔着重重宫门。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在山中的生活情景。“多病山中客”,点明自己身处山中,身患疾病,不能远游,只能独对山水,自得其乐。“无人傍酒樽”,则进一步写诗人孤独无伴,只能借酒消愁,排遣寂寞之感。“与猿分橡子,为鹿长禾孙”,是说诗人与猿猴共享橡果,为鹿和它子孙喂食稻谷,以表达自己虽身居山林之中,但心怀天下苍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五、六句描绘了日间和黄昏的景色,表现诗人在山中生活的情趣。“白昼云归屋”是说白天时,云彩飘散回归到屋檐下;“黄昏雨打门”则是说到了傍晚时分,雨点打在门上。两句诗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物,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为“归”,一为“打”,均表现出一种动景,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感受。同时这两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七、八句则写诗人在山中所思之人。“忽怀杨司马”,是因为想起了好友杨凭,而“杨司马”又恰好指的是唐代大诗人杨凭。因此,“忽怀杨司马”既是说想起了友人,也是说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烟霭隔重阍”,则是说自己身处深山之中,无法与知己相见。
全诗以“山中”开头,并以“山中”结尾,首尾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诗人还通过写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无奈之情,使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