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编看句律,着意写题辞。
业以能潜大,泉如始达时。
一谦聊托物,六义可言诗。
有问君须答,为公还为私。
解析与译文
第一句
释义: 当打开书卷看到诗句时,开始注重其韵律和节奏。
译文: 当我们翻开书本,观察诗句的排列方式时,开始关注它们的节奏和韵律。
注释: “开编”指的是打开书本,”看句律”即观察诗句的结构。
第二句
释义: 特别注重写出好的题辞,以展现自己的才华。
译文: 在书写过程中,特别注重题词的创作,以展示自己的才华。
注释: “着意写题辞”表明作者对题词的重视。
第三句
释义: 我的事业在于能够深入地挖掘大道理,就像泉水初出地表那样纯净。
译文: 我的事业在于能够深刻地理解深奥的道理,就像泉水刚刚露出地面那样纯净。
注释: “业以能潜大”意味着事业或才能在于深入探索。
第四句
释义: 泉水清澈如刚冒出地面,比喻事物刚开始出现就具有美好的品质。
译文: 泉水如同刚刚冒出地表,清新而纯洁,比喻事物刚开始出现就具有美好的品质。
注释: “泉如始达时”形象地描述了泉水刚涌出的清新状态。
第五句
释义: 通过谦逊来表达自我,同时利用六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诗歌。
译文: 借助谦逊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同时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诗歌。
注释: “一谦聊托物”表示通过谦虚来表达自己。
第六句
释义: 对于提问,我必须回答是为我好(指为公众利益),还是为自己好(指为了个人名利)。
译文: 对于提问,我必须回答是为了大家好(指公众利益)还是出于个人名利的原因。
注释: “为公还为私”反映了作者的两难选择,即回答是否出于公心或私心。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诗人写作过程中的感悟,表达了对文字和诗歌创作的热爱。诗中通过泉水的比喻,展示了作品的自然之美和初期的纯洁,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形式的探索和谦逊态度的重要性。最后一句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探讨了艺术创作中的公私之辨,体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和个人利益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