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过了小春催,放尽山家绿萼梅。
东阁渠关诗兴动,南枝先放暖风回。
素裳肌透未融雪,碧苍色欺初晕苔。
惆怅东篱正岑寂,重阳消得满园开。

【注释】

小春:指农历三月,也泛指春季。

六花:指梅花的六种颜色:白、黄、红、绿、紫、黑。

绿萼梅:一种梅花品种。

东阁:指书房。渠关:犹其关,指诗人。

南枝:指梅的南面枝条。暖风回:指春风已回。

素裳肌:指梅花的花朵洁白如霜。

碧苍色:指绿色的梅叶。欺:超过。

岑寂:寂寞冷清。

消得:能容。

【赏析】

《晚春》是一首咏物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者当时在长安任监察御史。这首诗描写了早春时节,寒梅开放的情景。

首联“小春六花绿萼梅”,点明时令,说明春天来临;“六花”是梅花的颜色,即红、粉、白等色彩;“放尽山家绿萼梅”,“放尽”一词,说明梅花盛开,把山野间的梅花都开放了。“东阁渠关诗兴动”,写诗人看到满山遍野的梅开,触发了作诗的兴趣,便提笔写诗,抒发自己的感情。

颔联“南枝先放暖风回”,写梅花先于北枝而先开了,因为暖风吹拂的缘故。“南枝”指梅树的南面枝条,因为暖风是从南方吹来的,所以称“南枝先放”。这两句诗以景结情,既写出了梅花的开放,又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欣赏。“南枝先放暖风回”,不仅表明了时间顺序,而且表明了方位的顺序,这是非常难得的。

颈联“素裳肌透未融雪,碧苍色欺初晕苔”,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娇艳可爱。“素裳肌”指梅花的花朵洁白如霜;“碧苍色”指梅叶的绿色,青翠欲滴;“欺”是胜过的意思;“初晕苔”是指刚露出地面的草芽,也就是嫩绿的苔藓。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娇艳美丽,让人陶醉其中。

尾联“惆怅东篱正岑寂,重阳消得满园开”,写到了诗人自己的心情。“惆怅”二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惋惜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让人感受到春天的魅力和诗意之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