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旧产无淇竹,见说园池芦苇多。
涨绿不妨夜来雨,更须别浦听鸣荷。
诗句翻译:
明为“不晓其旨”,实则反映了作者由所见广种芦苇的现象,引起对“淇竹”和“曲江”的怀念,曲折地表达了对沦陷旧都汴梁和故土的向往。 诗中善用双关,写景中抒情,含蓄蕴籍,意味深长。
译文:
北京城里旧时并不产淇竹,却常说园池里的芦苇很多。涨潮后绿波滚滚不妨夜雨来,更要去别的水边听荷声鸣叫。
注释:
东坝以里沿岸人家皆对门植苇于小屿:指宋代京城开封东侧的护城河小岛岸边的人家门前种植着芦苇。
北都旧产无淇竹:指北宋时期京城开封并不产竹子。
见说园池芦苇多:据说园中的池塘周围芦苇丛生。
涨绿不妨放来雨:指在涨潮时雨水来临时,芦苇可以承受。
更须别浦听鸣荷:意思是在其他的河边也去听听荷叶在风中响动的声音。
北都旧产无淇竹:指北宋时期京城开封并不产竹子。
北都旧产无淇竹出自:《东坝以里沿岸人家皆对门植苇于小屿不晓其旨漫成四绝 其三》,作者是宋代岳珂 - 见说园池芦苇多 - 古诗词问答 - www.tides.cn
赏析:
本诗通过描写河岸人家门前种植芦苇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芦苇、竹树等自然元素的巧妙运用,展现了对家乡自然风光的眷恋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相结合,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