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策策黄叶舞,茅檐三尺鸣秋雨。东家拙妇拥面啼,强剔孤灯诉愁窭。
当年采桑陌上归,嬉游不管春蚕饥。千丝万缕茧白雪,便学红女攀花枝。
十七十八事机织,暗琐青闺人不识。二十三十幽恨长,卢家古梁玉为堂。
四十五十已老大,唧唧鸣蛩欺独卧。尚随姑嫂作笑嗔,一生苦乐由他人。
君不见昨朝县吏踏门闑,杼柚已空盆盎竭。鸡豚指栅索饮壶,掀釜叫呼嗤妇拙。
起来迎门陪笑面,不似娇羞怕人见。今年岁事苦不登,且为当家聊一展。
吏嚣不肯怒且诃,大儿门东窥饭箩。稿砧走藏姑诮骂,造饼无面知如何。
蹙金芙蓉戏双鸳,绣床一倚曾万钱。低头长叹只自怜,昔者何巧今不然。
吏呼已倦里正醉,抆泪背人还涤器。明朝欲酒姑勿哗,正恐突隳惊阿家。

这首诗是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的作品,题目为《拙妇吟》。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第一句:“西风策策黄叶舞,茅檐三尺鸣秋雨。”

  • 西风:指秋季的风。
  • 策策:形容风吹的声音。
  • 黄叶舞:指秋天的落叶在风中飘舞。
  • 茅檐三尺鸣秋雨:描述秋雨打在茅屋檐上的情景。

第二句:“东家拙妇拥面啼,强剔孤灯诉愁窭。”

  • 东家拙妇:指住在东侧的贫穷妇女。
  • 拥面啼:形容她哭泣的样子。
  • 强剔孤灯诉愁窭:尽管只有一盏孤灯,她还是努力诉说自己的困境和忧愁。

第三句:“当年采桑陌上归,嬉游不管春蚕饥。”

  • 采桑陌上归:描述了年轻时候在田间采桑的场景。
  • 嬉游不管春蚕饥:虽然玩耍时没有考虑到蚕的痛苦,但这里指的是年轻时的无忧无虑。

第四句:“千丝万缕茧白雪,便学红女攀花枝。”

  • 千丝万缕茧白雪:形容女子缫丝时茧白而光滑。
  • 便学红女攀花枝:比喻女子学会了做家务,开始学习如何照顾家庭。

第五句:“十七十八事机织,暗锁青闺人不识。”

  • 十七十八事机织:描述了女子开始学习纺织技术的年龄。
  • 暗锁青闺人不识:这里的“青闺”指的是女子的闺房,而“不相识”则表示她的劳动成果并不为人所知。

第六句:“二十三十幽恨长,卢家古梁玉为堂。”

  • 二十三十幽恨长:描述了女子到了二十多岁时,心中充满了忧愁。
  • 卢家古梁玉为堂:这里的“卢家”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姓氏,而“玉为堂”则意味着家中有精美的装饰。

第七句:“四十五十已老大,唧唧鸣蛩欺独卧。”

  • 四十五十已老大:描述了女子到了四十多岁,生活逐渐稳定下来。
  • 唧唧鸣蛩欺独卧:这里的“唧唧”是指蟋蟀的叫声,而“欺独卧”则表达了孤独和寂寞的感觉。

第八句:“尚随姑嫂作笑嗔,一生苦乐由他人。”

  • 描述了女子仍然需要依赖姑嫂的帮助,生活中的苦乐都与他人有关。

第九句:“君不见昨朝县吏踏门闑,杼柚已空盆盎竭。”

  • 君不见: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 县吏踏门闑:描述了官员来家里检查的情况。
  • 杼柚已空盆盎竭:形容家里的器具已经被用尽,只剩下空空的架子。

第十句:“鸡豚指栅索饮壶,掀釜叫呼嗤妇拙。”

  • 鸡豚指栅索饮壶:描述了家中的食物已经吃完,只能用鸡和猪来填饱肚子。
  • 掀釜叫呼嗤妇拙:形容妻子因为生活的艰难而发出抱怨的声音。

第十一句:“起来迎门陪笑面,不似娇羞怕人见。”

  • “起来迎门陪笑面”:描述了妻子起身迎接客人的情景。
  • “不似娇羞怕人见”:表示她现在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害羞和畏缩。

第十二句:“今年岁事苦不登,且为当家聊一展。”

  • 今年岁事苦不登:形容今年的收成不好。
  • 且为当家聊一展:表示即使生活困难,也要尽力去面对和应对。

第十三句:“吏嚣不肯怒且诃,大儿门东窥饭箩。”

  • 吏嚣不肯怒且诃:描述了官员的态度,他不愿意发怒,而是让儿子们偷吃。
  • 大儿门东窥饭箩:描述了儿子们偷偷地从门边窥探食物的情景。

第十四句:“稿砧走藏姑诮骂,造饼无面知如何。”

  • 稿砧走藏姑诮骂:描述了妻子对丈夫的抱怨和指责。
  • 造饼无面知如何:表示因为没有面粉而无法继续制作饼子。

第十五句:“蹙金芙蓉戏双鸳,绣床一倚曾万钱。”

  • 蹙金芙蓉戏双鸳:描绘了床上的绣花枕头,上面有金色的芙蓉图案。
  • 绣床一倚曾万钱:表示这个绣花枕头很贵,价值连城。

第十六句:“低头长叹只自怜,昔者何巧今不然。”

  • 低头长叹只自怜:描述了妻子对自己过去的自豪和现在的无奈感到遗憾。
  • 昔者何巧今不然:表示过去的聪明才智现在已经不再适用了。

第十七句:“吏呼已倦里正醉,抆泪背人还涤器。”

  • 吏呼已倦里正醉:描述了官员已经厌倦了,所以里正喝醉了。
  • 抆泪背人还涤器:表示里正在背对着人们时还在擦拭眼泪,同时在清洗器皿。

最后一句:“明朝欲酒姑勿哗,正恐突隳惊阿家。”

  • 明朝欲酒姑勿哗:表示明天如果喝酒的话就不要吵闹了。
  • 正恐突隳惊阿家:担心突然的争吵会惊扰到家里的其他人。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贫穷女子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古代社会的贫困和女性地位的低下。同时,也展现了她们在困境中的坚强和乐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