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干小妇学吹箫,楼外闲风弄翠条。
近得广陵消息未,暮潮已过赤栏桥。
金陵之韵,乐声悠扬
长干小妇学吹箫,楼外闲风弄翠条。
近得广陵消息未,暮潮已过赤栏桥。
金陵,今称南京,历史上是六朝古都,也是今日繁华都市之一。诗中的“长干”,指的可能是南京的长干街区,那里曾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也是诗歌创作灵感的源泉。诗中描绘了一位长干小妇在楼外学习吹箫的场景,她或许在模仿古代乐师的技艺,或是对音乐艺术抱有浓厚的兴趣。楼外传来的“闲风”轻抚着翠绿的柳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氛围,让人仿佛能听到那随风起伏的音符,感受到春风拂面、柳条摇曳的和谐之美。
诗句的第二句,“近得广陵消息未”,广陵,即今江苏扬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城市,以园林和戏曲闻名。这句可能表达了诗人对广陵文化的向往或者对某种消息的期待。然而,“近得”一词又表明了这种消息尚未到来,或许诗人正在经历某种等待或期盼的状态。
最后一句,“暮潮已过赤栏桥”,赤栏桥是一座古老的桥梁,位于南京市内,与江水相连。此处的潮水指的是晚潮,即夕阳下的江潮。这句描述了傍晚时分江潮退去的情景,也许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或生活的变迁。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女性学习吹箫的场景,展现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广陵文化和南京历史的深厚感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人物动作的精准捕捉,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