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东南第一王,眼看此地六兴亡。
东缘有酒登京口,西为无鱼忆武昌。
非复虎臣陪殿上,空馀猩血泣祠旁。
何年并建琅玡庙,共对淮山草木长。
吴大帝庙
曾是东南第一王,眼看此地六兴亡。
东缘有酒登京口,西为无鱼忆武昌。
非复虎臣陪殿上,空馀猩血泣祠旁。
何年并建琅玡庙,共对淮山草木长。
诗句释义与赏析:
- 曾是东南第一王
- 这句诗表明吴大帝孙权曾是东南地区最强大的君主,具有极高的威望和地位。”东南第一王”强调了孙权在历史上的非凡成就,使得其形象在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
- 眼看此地六兴亡
- “六兴亡”暗示了此地(可能是指江东或吴地)经历过多次战争和政治变迁,象征着频繁的兴衰更替。这种历史沧桑之感增加了对孙权统治时期英雄事迹的感慨。
- 东缘有酒登京口
- “登京口”可能指的是孙权在军事上的成功,例如通过京口之战等战役的胜利。这反映了孙权不仅政治上卓越,也擅长军事战略。
- “东缘有酒”可能寓意着某种吉祥和庆祝,可能是纪念某次胜利或重要事件的一种表达。这里的“酒”象征着欢庆和荣耀。
- 西为无鱼忆武昌
- 此句表达了对武昌(今湖北鄂州)的怀念,可能是由于那里曾有辉煌的历史或文化遗迹。孙权曾在武昌有过重要的军事活动,如赤壁之战等。
- “无鱼”可能隐喻着某种损失或变故,而“忆”则表达了对这些历史的回顾和怀念。
- 非复虎臣陪殿上
- “非复虎臣”表示不再有像孙权这样的英勇将领陪伴在他的身边。这里强调了随着时间的变化,曾经的英勇将领已不在。
- “陪殿上”原意为站在宫殿上,此处比喻孙权曾拥有的权力和影响力。
- 空馀猩血泣祠旁
- 使用“猩血”形容祭祀场景中血液的颜色,增添了一种悲壮的色彩。这可能是对孙权征战中牺牲士兵的哀悼。
- “泣祠旁”表明这些祭奠是发生在祠庙周围,反映了人们对孙权及其军队的尊重和敬仰。
- 何年并建琅玡庙
- 这句提出了一个疑问,询问何时能同时建立两个类似的纪念地点,即琅笽庙和吴大帝庙。这反映了人们对于历史英雄的尊崇和纪念的愿望。
- “并建”意味着希望将这两个地方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纪念系统。
- 共对淮山草木长
- “草木长”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景象,可能指代自然生态的恢复与繁荣。这是对和平与稳定的一种象征,也是对过去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期望。
- “共对”增强了这种和谐共生的氛围,表达了一种共存共荣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