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袖手怯寒添,冷落文楸掩玉奁。
燕子池塘春雨细,杏花庭院晓风尖。
酒酲未解便攲枕,香炷初熏密下帘。
百五数来能几日,黄金柳色已侵檐。
春日即事
李弥逊
起坐袖手怯春寒,冷落文楸掩玉奁。
燕子池塘春雨细,杏花庭院晓风尖。
酒酲未解便欹枕,香炷初熏密下帘。
百五数来能几日,黄金柳色已侵檐。
注释:
- 袖手:把手插在袖子里,形容不做事或畏缩的样子。
- 文楸:文木,指文竹,古人常以此作为书房的装饰物。
- 玉奁:精美的化妆盒,这里指用来收藏珍贵物品的盒子。
- 燕子池塘:燕子在池塘上空飞翔,描绘了春天来临的景象。
- 春雨细:春雨绵绵,细细如丝。
- 杏花庭院:庭院里满是盛开的杏花,香气扑鼻。
- 酒酲:醉酒后身体不适,这里指因为饮酒而感到困倦。
- 香炷:点燃的香,用于祈祷、祭拜或其他宗教仪式。
- 百五数来:农历五月,古代有“百五”的说法。
- 黄金柳色:形容柳树的黄色叶子如同金箔一样闪闪发光。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名篇《春日即事》的全文。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景色,同时表达了作者在政治失意后的寂寞与感叹,以及世态炎凉的情绪。
首句“起来袖手怯寒添”,描写了诗人在寒冷的春日里起床的场景。他不想面对寒冷的环境,因此选择袖手站起,表现出一种畏缩和不安的情感。这种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恐惧和忧虑。
第二句“冷落文楸掩玉奁”,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文楸和玉奁都是文人雅士常用的物品,这里用它们来象征诗人的文化修养和高雅品味。然而,在春日的寒冷之中,这些物品却显得冷清、无人问津,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心境的孤寂。
第三句“燕子池塘春雨细”,描绘了燕子在池塘上飞翔的情景。春雨细腻,为这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然而,诗人的注意力却被燕子吸引,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第四句“杏花庭院晓风尖”,则转向了庭院中的杏花。清晨的微风吹拂着杏花,使得花瓣轻轻摇曳,仿佛在跳动。这种细节的描写让整个场景变得更加优美和动人。
第五至九句“酒酲未解便攲枕,香炷初熏密下帘”,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他因为饮酒过量而身体不适,不得不躺在床上休息;同时,他也开始点燃香薰,试图驱散身上的不适感。这些行为都是诗人在困境中寻求解脱的表现。
第十句“百五数来能几日,黄金柳色已侵檐”,则将话题引向了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叹百五(即端午节)已经过去了几天,而黄金色的柳树颜色已经覆盖了屋檐。这既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无奈和无力改变现状。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政治失意后的孤独与无助。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在特定时期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