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荒草合,宿雨掩春华。
西海无回日,东风几落花。
雾冥猿自啸,荡冷雁犹家。
谁是补天手,空怀炼石娲。
“久雨”是宋代诗人汪若楫的作品,其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抒发,表现了冬春之交自然变化的生机与活力。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诗的内容、语言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诗歌原文
闭门荒草合,宿雨掩春华。西海无回日,东风几落花。雾冥猿自啸,荡冷雁犹家。谁是补天手,空怀炼石娲。
- 诗歌译文
关门避雨的荒草已合拢,昨夜的雨水掩盖着春天的色彩。西边的天空没有回归太阳的日子,东风中花瓣纷纷飘落。雾气笼罩下,猿猴发出自然的啸声,冷冽中大雁依然栖息在家。谁能有补天手,空怀抱负炼石精?
- 关键词注释
- 闭门荒草合:形容天气阴沉,人们紧闭门窗,以抵御风雨。
- 宿雨掩春华:宿雨意味着连日未干的雨水,春华则指春天的花朵。这里表达了雨水长时间覆盖着春天的景象。
- 西海无回日:指的是天空中没有阳光出现,象征着天气的阴沉或阴霾。
- 东风几落花:东风通常代表春天的到来,但此处暗示风势强劲使得花瓣纷飞如雨。
- 雾冥:雾气弥漫,使景象显得更加幽深。
- 猿自啸:猿猴因环境而发出自然的哀鸣。
- 荡冷雁犹家:大雁在寒冷中仍选择栖息在家,反映了它们对家的依恋。
-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人的行为反应,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类生活的互动。从诗句可以看出,无论是大自然还是人类,都在这场久雨中找到了生存的方式。诗中的“闭门”、“无回日”、“几落花”等词,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天气的状况,还间接表达了一种压抑和等待的氛围,使人感到一种时间的停滞感。
汪若楫的《久雨》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现象的诗作,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以及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