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茅林麓下,春色已微茫。
雪竹低寒翠,风梅落晚香。
樵期多独往,茶事不全忙。
双鹭有时起,横飞过野塘。

诗句释义

1 衡茅林麓下:衡茅指的是简陋的屋舍,通常用以形容贫瘠或者简朴的生活状态。这里指山脚下简陋的茅屋。林麓即山林和丘陵的边缘,此处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山间环境。

  1. 春色已微茫:暗示季节已经进入深冬,春天的气息已经难以察觉,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
  2. 雪竹低寒翠:雪竹指的是在冬天依然挺拔不屈的竹子,这里的“寒翠”则是指竹子的颜色,暗指寒冷中的坚强与纯洁。
  3. 风梅落晚香:风梅花指的是在冬天开放的花朵,这里特指梅花,因其常在冬末开放且香气浓郁,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4. 樵期多独往:樵期通常指采樵的人,独自前往意味着孤独或不随众的生活方式。
  5. 茶事不全忙:茶事可能指的是与制茶相关的活动,如采集、制作茶叶等,而“不全忙”则暗示着忙碌但并不完全是因为工作本身,而是可能因为其他原因(如疾病、家务等)导致。
  6. 双鹭有时起:双鹭即两只鹭鸶,它们时而出现,飞翔在野塘上空,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灵动的感觉。

译文

衡茅之下,林麓之侧,已是初冬,春意渐隐。
冬日里挺拔的雪竹显得更为清冷翠绿,风中飘落的梅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采樵的人常常独自一人前行,忙于茶事却也不全然因工作繁忙。
偶尔可以看到双鹭在野塘上空飞舞,横穿而过。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村冬暮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物质追求的闲适与淡泊生活态度。诗中以衡茅、林麓、雪竹等自然元素作为背景,通过描述季节变化带来的视觉影响,传递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赞美。同时,诗人通过对采樵人的孤独生活状态的描写,反映出一种对传统生活方式的认同与尊重。此外,双鹭的出现不仅是对自然界生动画面的捕捉,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整体上,这首诗语言朴素而意味深长,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摹,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