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子峰头乌臼树,微霜未落已先红。
凭阑高看复低看,半在石池波影中。

【注释】

巾子山:山名。乌臼树:一种常绿小乔木,叶子可入药,有乌黑发亮的光泽。未落:尚未脱落。红:指树叶变红。凭阑(lán):站在栏杆上观看。复:又,再。低看:从高处向下看。石池:池塘。影:倒影。

【译文】

巾子山上的乌臼树林,微霜未降就已先红了。凭栏远望,或高或低地观赏,只见一半在石池波光之中。

【赏析】

《水亭秋日偶书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其中的第二首。此诗描写了秋天里,诗人登高临眺,观赏风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壮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第一句“巾子山头乌臼树”,巾子山,在今四川新繁西北,是成都平原上著名的风景区。山头,即山顶。乌臼树,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叶子可入药,有乌黑发亮的光泽。这里指的是乌臼树的叶子。这一句写登高所见之景,起笔不凡,点出了“秋”字。“秋”字下得十分准确而富有画意。

“微霜未落已先红”,微霜,指初生的薄霜。红,指树叶变红。意思是说,虽然还没有结霜,但乌臼树的叶子已是一片鲜红了。这句写得极为传神,把乌臼树叶子的颜色描绘得非常生动。

第三句“凭阑高看复低看”,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凭栏远眺,时而仰视,时而俯视,极目远眺,只见半个山峰映照在波光荡漾的池水中。这一句写诗人观景时的动作和神态,也极有特点。

第四句“半在石池波影中”,最后一句是说,这半个山峰的倒影,半浸在池水中,好像整个山峰都在池中一样。这一句写得很有意境,也很含蓄。

全诗语言质朴通俗,形象生动逼真,富有生活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