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求三釜禄,浪走十年尘。
白发不饶我,虚名能中人。
溪山闲始见,鱼鸟静相亲。
共对一庭月,谁非吾近邻。
这首诗的作者为苏轼,他在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被贬至黄州。这首诗是他在得知好友萧德基来访后,即兴作诗以表达自己的心境。
诗句释义:
- 漫求三釜禄,浪走十年尘。
- 漫求三釜禄:意思是随意追求微薄的俸禄,这里指的是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无奈。
- 浪走十年尘:意为白白地奔波了十年,形容诗人在官场上的辛苦和劳累。
- 白发不饶我,虚名能中人。
- 白发不饶我:表示岁月无情,诗人已步入老年,但仍未得到重用。
- 虚名能中人:指那些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的人也能得到重用,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不满和愤懑。
- 溪山闲始见,鱼鸟静相亲。
- 溪山闲始见:意思是只有在闲暇之余,才能看到溪山的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珍惜。
- 鱼鸟静相亲:意味着与大自然中的鱼、鸟等亲近,感到宁静而和谐,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 共对一庭月,谁非吾近邻。
- 共对一庭月:形容与友人共同欣赏庭院中的月亮,强调友情的美好和珍贵。
- 谁非吾近邻:表示无论远近,都是自己亲近的人,表达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和珍惜。
译文:
漫求三釜禄,浪走十年尘。
白发不饶我,虚名能中人。
溪山闲始见,鱼鸟静相亲。
共对一庭月,谁非吾近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官场和自然的看法。诗人在官场上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为世俗所动。同时,他也注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与大自然中的鱼、鸟等亲近,享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这首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也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