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谁天外哭声长,有客归程何太忙。
同爨情亲如五服,升堂义重比诸郎。
昔人浇薤蒸梨事,即我浮家泛宅傍。
叹息白头陶母意,中秋三日转凄凉。

稚春母郑氏挽词

他谁天外哭声长,有客归程何太忙。

同爨情亲如五服,升堂义重比诸郎。

昔人浇薤蒸梨事,即我浮家泛宅傍。

叹息白头陶母意,中秋三日转凄凉。

注释:

他谁:谁?是谁?

天外哭声长:天空中传来的长哭声,表示哀悼。

同爨:共同生活。爨,古代一种烹饪器具。

五服:指丧服,古代丧礼上的一种规定。

升堂义重比诸郎:比喻你(指诗人)对母亲的恩情如同儿子对父亲的尊敬。

昔人:古人,指陶渊明。

浇薤蒸梨:用来形容陶渊明的诗作。

即我:就像我一样。

浮家泛宅傍:形容生活的漂泊不定,没有固定的居所。

白头:形容年老。

陶母:即陶渊明的母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之作,作者通过回忆与母亲共度的时光,表达了对母亲逝世后的哀思和怀念之情。全诗以“稚春母郑氏挽词”为题,首句“他谁天外哭声长”,直接点明了哀悼的主题,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缅怀和对生命的无常感慨。接着,第二句“有客归程何太忙”,诗人感叹自己未能与母亲共度更多的时光,深感愧疚。第三句“同爨情亲如五服,升堂义重比诸郎”,诗人回忆与母亲共同生活的日子,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厚情感。第四句“昔人浇薤蒸梨事,即我浮家泛宅傍”,诗人将自己的生活与古人相提并论,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最后一句“叹息白头陶母意,中秋三日转凄凉”,诗人以陶母的白发为象征,表达了对母亲逝世的悲痛和对自己无法陪伴母亲的遗憾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厚意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