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同妻菜茹,极奉母珍羞。
一任时人笑,脂膏不自谋。

【注释】

“甘同”是《论语》中子夏的字。“妻菜茹”即吃蔬菜。“极奉”指尽心侍奉。“时人笑”指众人讥讽他,认为他像古代的愚孝者那样过分地奉承母亲。“脂膏”代指食物,这里用来形容母亲的恩情,不劳而得。

【译文】

贤者的孝行有二百四十几首诗来赞美,

甘同侍奉母亲就像吃蔬菜一样无怨无悔,

尽心竭力奉养母亲,即使别人耻笑也不改变初衷。

【赏析】

这首诗是《孝经》的序言。作者开宗明义,首先提出一个观点:在儒家看来,孝道是最高的美德和道德准则。接着举出了两个例子:一是曾参(字子思,孔子的学生),其母身体有病,曾参“啮指出血以尝之”。二是孟子的母亲,孟母三迁,为的就是给孟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后,作者强调了孝行的重要性:“夫孝,德之本也。”并指出了孝顺父母的正确态度:“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

从结构上看,这首诗是先提出问题,再进行解释说明,最后得出结论。语言平实,但很有说服力。

诗的前两句,是对儒家重视孝道这一思想的高度概括。孔子说:“孝弟(悌),其为仁之本与!”(《礼记·祭义》)又说:“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听于无声,视于无形,通乎心术,而知形物者,其唯圣人乎?”(《礼记·大学》)可见,孔子十分强调“孝”和“悌”这两个方面。曾参和孟母都是儒家推崇的典范人物,他们的故事也被记载在《二十四孝》一书中。因此,作者在这里首先提出了一个观点:孝,是一切美德和道德准则的基础。然后列举了两位榜样人物,进一步论证自己的主张。接下来,作者又用两个比喻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一个是说,如果一个人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感激的话,那么他的所谓“孝”就是虚伪的。另一个比喻是,一个人的孝行如同脂膏一般,不能离开食物去获取。这两句比喻生动形象,既说明了孝顺父母的意义,又表明了孝顺父母的正确态度。

最后两句,则直接点出了文章的主题——孝行。作者说,真正的孝,应当是发自内心的。如果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誉而做出一些违背良心的事,那这样的孝顺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这首诗通过列举曾参、孟母等人的例子,阐明了自己的道理,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全诗简洁明了,含义深刻,有很强的说服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