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抱罔极痛,嗟余少不天。
汝今幸有母,不省汝胡然。
注释: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这是《礼记》中的一篇,是记载孔子回答子路关于“何为孝”的提问的文章。其中说:“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长抱罔极痛:意思是父母年老无依,孩子心里十分痛苦。
嗟余少不天:感叹自己年少时没有尽孝道。
汝今幸有母,不省汝胡然:你现在有幸有一个母亲,为什么却不懂得孝顺呢?
赏析:
这首诗是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礼记》中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孝道的重要性和如何实践孝道的道理。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父母的深深敬爱和对自己未能尽孝的遗憾。
诗的第一句“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提到了“贤者之孝”,这是儒家提倡的一种孝顺行为。这里的“贤者”是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他们能够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示范如何孝顺父母。
第二句“长抱罔极痛”则描述了诗人因为父母年老而无依无靠而产生的深深痛苦。这里的“罔极”是指父母无法报答子女的恩情,而“痛”则是诗人内心对于这种痛苦的表达。
第三句“嗟余少不天”则是诗人对自身未能尽孝的反思和自责。“嗟”是感叹词,表示惋惜;“少不天”则意味着年轻时没有好好地照顾父母,错过了孝顺的机会。
最后一句“汝今幸有母,不省汝胡然”是诗人对现在有机会孝顺母亲的感慨和提醒。这里的“汝今幸有母”指的是现在的你(指儿子),有了一个母亲;而“不省汝胡然”则是在提醒你,要懂得珍惜这个机会,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
整首诗通过对孝道的探讨和个人经历的描述,展现了儒家对于孝道的重视和对孝顺行为的推崇。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对父母的敬爱之情以及对未尽孝道的悔恨之情,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