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忍饮乳,还能知奉亲。
何曾自人教,端是出天真。
以下是对《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诗句解读:“既不忍饮乳,还能知奉亲。” 这句诗表达了子女对父母的深情厚意,即便他们不忍心让父母再承受生活的艰辛,依然尽心尽力地照顾和孝敬他们。这里的“不忍饮乳”形象地描绘了子女在面对父母的辛劳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而“还能知奉亲”则展现了子女在内心深处仍保持着对父母的敬爱和尊重,这种情感超越了物质的需求,成为了子女心中最为珍贵的情感财富。
译文对照:“何曾自人教,端是出天真。” 此句传达了子女对父母的纯粹与真诚,他们没有受到任何后天的影响,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这里的“何曾自人教”意味着子女没有被社会或他人的价值观所侵蚀,他们的内心始终如一。而“端是出天真”则进一步强调了子女的纯真无邪,他们的行为和思想都是自然流露、未经雕琢的。这种纯真的情感和行为是对父母的最好回报,也是他们对生命最深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词注释:“天性生虽具,人伦教可无。” 这里的关键词“天性”指的是人的本性,是与生俱来的。“人伦教”则是指社会规范和教育,是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整句话的意思是,虽然人们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来培养自己的品性和行为,但天生的本性是不可改变的。这里的“可无”意味着后天的教育可以补充和完善先天的不足,但不能完全替代天生的本性。这句话强调了人性中善良和纯真的一面,它们是人们应该坚守和珍视的。
赏析拓展:《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这是宋代诗人林同所作的一首诗。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孝道的真谛。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生动地表现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之情。诗中写道:“既不忍饮乳,还能知奉亲。”这不仅体现了子女对父母深深的关爱和敬重,也展示了他们无私的爱和牺牲精神。这种孝道精神不仅在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也同样适用和珍贵。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不仅是一首表达孝道主题的诗歌,更是对人性美好一面的赞美。它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时间陪伴父母,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每一刻。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真正的孝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