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晋非唐落魄袍,人生行乐不知他。
可曾痴说飞霞佩,那肯吟思叠雪罗。
带眼减多癯已甚,布毛吹尽意如何。
溪邻更有笭箵伴,时整蓑衣共缉莎。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来综合推断全诗的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要注意其前后文的逻辑关系。同时要明白诗词的表达技巧。此题中注意“和”“非”等词语。第一句中的“非晋非唐”是指诗人自己,不是晋也不是唐。第二三句中的“飞霞佩”“叠雪罗”都是指神仙之物,是诗人想象之辞。第四句中诗人说自己不愿意去想那些事情,而是愿意在溪边整理蓑衣,与笭箵相伴。

【答案】

(1)第一句:诗人说自己既不是晋人,也不是唐人,是自谓其身份。“落魄袍”是说自己身无长物,没有功名、财富,生活困顿,不如意。

(2)第二句:意思是说人生行乐,不必在意其他事物,只求快乐即可。作者以晋代王徽之为例,王徽之曾向大司马桓温请求借马乘骑,而自己却驾着小车悠然自得地回家。

(3)第三句:意思是说不要像飞霞佩那样迷恋,也不要像叠雪罗一样吟咏。作者以仙人所持之佩、所服之罗比喻世俗的名利。

(4)第四句:意思是说不要因为眼病而减少视力,不要再因风霜吹落毛发而感叹。作者用“癯已甚”、“意如何”说明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

(5)第五句:意思是说自己的眼睛已经不好使了。“带眼减多”指的是眼睛视力减退。“癯已甚”意为消瘦到了极点。“布毛吹尽”形容自己的头发稀疏,已经不多了。“意如何”意思是说自己的身体已经不行了。

(6)第六句:意思是说自己在溪边整理好蓑衣,再和笭箵一起打鱼。作者用“溪邻”“笭箵”表明自己居住在山涧,喜欢与渔夫为伴。“时整蓑衣”意为时不时会整理一下蓑衣,表示自己时常在溪边的山林间劳作。“共缉莎”意为和笭箵一同捕鱼。

赏析:

这首词作于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当时陆游已六十二岁,他隐居在山阴镜湖之旁,过着田园诗画般的生活。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写成的。词的上片写景。开篇即点明自己的身份——并非晋人,亦非唐人,只是一介布衣。接下来两句直陈自己的志向。“可曾痴说飞霞佩,那肯吟思叠雪罗。”这两句是说,我哪有闲情逸致去迷恋什么飞霞佩和叠雪罗之类的东西呢?“痴说”、“吟思”两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之情。下片抒情。“带眼减多”,意思是说他的老眼已经花瞎了。“癯已甚”,意思是说他已经瘦得像枯枝。“布毛吹尽”,意思是说他的满头白发已经都吹掉了。这三句是说身体已经不行了,但仍然不甘心就这样过下去,于是便想到山涧溪边去打捞一些小鱼小虾来吃,于是有了“溪邻更有笭箵伴,时整蓑衣共缉莎”。结末两句是说自己虽然身体不行,但是精神不老,依然能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