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放翁诗扁此楼,知君心企古名流。
苏吟韦句虽欣慕,樗记曾云不是由。
大被长衾佳伯仲,高门素学尚姱修。
俱存无恙邹书训,此乐人间底处求。

【注释】

①扁:题写。②企:企望。③樗:一种树木,这里指柳宗元。《新唐书》载:“柳子厚为王叔文党,坐贬连州司马,过其郡,观愚溪而乐之。援笔作记数千言。”④邹:鲁国的别称。《论语》:“子贡问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子曰:‘过也,人皆见之,吾独见其亡。’”⑤底处:何处,哪里。

【译文】

用陆游的诗句为这楼命名,我知道你心中向往古代的名流。

虽然喜欢苏轼和韦应物的诗,但柳公绰曾说过他的文章并不是这样写的。

宽大的被子和长袍就像伯仲一样,高雅的学问还是像屈原那样高洁。

他们都保存了良好的家风,这是人间最值得寻求的快乐。

【赏析】

《和后村韵二首奉寄府判真司令听雨楼》,这首诗是作者在任永嘉知县时写给友人张枢使的。全诗通过赞美友人,表达了自己对官场仕途的看法。

首联点明题旨:“取放翁诗扁此楼,知君心企古名流”。意思是说,你在这里题写匾额,我也知道你想效法古人。放翁就是陆游,他以“志在有为”的精神,一生致力于爱国抗金的斗争,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的诗,语言朴实平易、形象生动、富有理趣,风格沉雄悲壮,感情饱满激越。陆游的诗,被后人称作“文章合为时而著,方合古体;而诸体兼备,非独古诗而已”,“老健既甚,胸中浩然,遂有无意于功名,而斯文在乃自足”(《宋史·陆游传》)。因此,陆游的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对于后世诗人也有很大的影响。

颔联两句,承首联而来,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虽欣慕”,说明作者对苏轼、韦应物十分仰慕,他们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都非常高。苏轼的诗,气势磅礴,笔力雄健,词锋锐利,表现出豪放的个性和乐观的精神;韦应物的诗,清丽婉约,含蓄蕴藉,情调优美柔和,表现出淡泊的个性和恬静的心境。作者认为,苏轼的为人也值得学习,他是忠心耿耿地为国家效力的人;而韦应物则是一个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

颈联两句,承颔联而来,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论点。“记曾云不是由”,意思是说柳公绰曾经说过,他的文章并不完全是这样的写法。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文章写得非常好。柳公绰的这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堪称佳作。然而,他却谦虚地说,自己的文章并非完全如此。这是因为他在文章中运用了各种手法,包括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以及排比等句式结构。这些手法和结构使得他的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同时,他也注意了文章的内容,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因此,他认为自己的文章并不算完全如此。这种谦虚的态度让人感到敬佩;同时也说明了他的写作技巧相当高超。

尾联两句,承颈联而来,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论点。“高门素学尚姱修”一句,意思是说,那些出身高贵的人也非常重视自己的学识修养。这里的“姱修”是指美好、端庄的意思。在封建社会中,人们常常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然而,这些人并不一定真正懂得学问的价值。相反,有些人却把学问看得非常重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学者,他们才是值得尊敬的人。因此,作者认为这些人也应该被尊敬。

最后两句,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俱存无恙邹书训”一句的意思是说,我们都还活着,而且没有受到伤害。这里的“邹书”是指邹国国君的后代,他们继承了邹国的文化传统,并加以发扬光大。这里的“书训”则是指书籍中的教诲和训诫。作者认为,无论是谁,都应该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对自己观点的陈述,表达了自己对官场仕途的看法。他认为官场仕途充满了诱惑和陷阱,只有那些真正有才学的人才能够胜任这个职务。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素养,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