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恨非埋骨,生前怨不逢。
比干犹有墓,周室合增封。
一死身奚惜,孤忠愤所钟。
清朝加显泽,终古志遗踪。
宠辱嗟何意,兴亡记所从。
谁甘游地下,攀槛敢婴龙。

【注释】

埋恨:指对君王的怨愤。

周室:指周朝。

一死身奚惜:一说“一死”为错简,应为“一身”,意谓即使身死也不足惜。

宠辱嗟何意:意思是说,荣辱得失是天意安排,自己又有何可叹可怪呢?

兴亡记所从:意思是说,国家兴盛衰败是天命决定,个人又有什么作用呢?

攀槛:指攀上栏杆。

【赏析】

《封冢比干墓》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借悼念忠良之臣比干,抒发了对明君贤臣关系的看法。全诗四句八句一气贯注,结构紧凑,感情充沛,语言精练。

第一句“埋恨非埋骨”,写比干被纣王害死,其怨愤已深埋地下,故称“埋恨”。

第二句“生前怨不逢”,进一步抒写比干死后,他生前的怨恨仍未得到解脱,反而更甚。

第三句“比干犹有墓”,写虽遭不幸,但仍然留下了他的尸骨和墓地,可见他生前的遭遇与贡献。

第四句“周室合增封”,写比干死后,周王朝给他增加了封号,以示表彰。

第五句“一死身奚惜”,写虽然死了,但死得其所,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

第六句“孤忠愤所钟”,写比干的忠诚,为国家、为君主而感到愤怒和痛心。

第七句“清朝加显泽”,写朝廷给比干增添了光彩,使他的名字传诵千古。

第八句“终古志遗踪”,意思是说,比干一生的志向和遗痕,将会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下去。

第九句“宠辱嗟何意”,写比干生前受宠,死后却遭受屈辱,这是命运的安排,不值得感叹。

第十句“兴亡记所从”,意思是说,国家的兴盛和灭亡,是由天命决定的,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改变的。

第十一句“谁甘游地下”,写那些苟且偷生、不敢面对现实的人,他们宁愿在地下苟活,也不愿面对现实,去争取光明。

第十二句“攀槛敢婴龙”,意思是说,有些人敢于攀上高高的栏杆,去接近那些威风凛凛的龙,但他们却不敢面对现实,去追求真正的幸福。

这首诗通过悼念历史人物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它赞扬了像比干这样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忠诚、勇敢和智慧将永远被铭记。同时,它也表达了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对于理想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