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相吹生不尽,海犀能辟语成空。
高埋旗鼓无边黑,暗染衣冠日下红。
宁可濯缨歌浊水,莫教举扇障西风。
浑无一点仙家殿,应在三韩漂渺中。
【注释】
咏尘:即咏史。咏,歌诵;尘,尘埃;史,历史。
野马相吹(xiāo):比喻事物相互吹拂、推动。
海犀(xiòng):海中的犀牛。犀,犀牛角,这里借指大海或海洋。语成空:言其言论空洞。
高埋旗鼓:把战旗和战鼓隐藏起来,不张扬声势。无边黑:意指“无为”。
暗染衣冠日下红:指在黑暗中仍能保持光明。暗染,暗中涂抹;衣冠,代指朝廷或官场上的服饰;日下,犹云“日出”。
濯缨(zhuó yīng):洗帽。缨,帽子的带子。
浊水:肮脏的水。
莫教举扇障西风:不要像挥动扇子阻挡西风一样阻止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浑无一点仙家殿:没有一点仙家的宫殿。点,指代物或人;仙家殿,神仙居住的殿堂。
应在三韩漂渺中:指其最终归宿在遥远的朝鲜半岛。三韩,泛指东方地区。漂渺,模糊不清。
【赏析】
这首七绝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以豪迈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
首联:“野马相吹生不尽,海犀能辟语成空。”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野马、海犀等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纷争相比较,表达了人类纷争无穷无尽的观点。同时,也暗喻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社会矛盾激化,国家处于危难之际。
颔联:“高埋旗鼓无边黑,暗染衣冠日下红。”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高埋旗鼓,意味着战争结束,但留下的却是无尽的仇恨和痛苦。而暗染衣冠则是指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在黑暗中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利益,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这两句诗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对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颈联:“宁可濯缨歌浊水,莫教举扇障西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宁愿在浑浊的环境中歌唱,也不愿意为了个人的权势而阻碍时代的进步。这里的“濯缨”指的是洗去身上的污秽,而“歌浊水”则是指用歌声歌颂那些被压迫者的痛苦和希望。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于正义的追求和对于黑暗势力的勇敢反抗。
尾联:“浑无一点仙家殿,应在三韩漂渺中。”诗人以神话传说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他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有人坚持正义,那么理想就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它的归宿。这里的“三韩”指的是古代朝鲜半岛的三个国家,而“漂渺”则是指遥远而难以捉摸的地方。诗人通过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对自己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全诗以咏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和社会现实的关注。他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他也通过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的坚持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整首诗充满了激情和力量,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