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藜苋惯枯肠,上顿时凭般若汤。
折项葫芦初熟美,著毛萝卜久煨香。
炊粱剪韭贫聊办,煮饼浇葱病未尝。
晦叔十斋从客笑,空房巾钵似支郎。

诗句翻译

  1. “山人藜苋惯枯肠”:山中人习惯了吃藜菜和苋菜,这些是清淡的食物,适合他的肠胃。
  2. “上顿时凭般若汤”:在吃饭前,我会用般若汤来净化我的口腔和胃部。
  3. “折项葫芦初熟美”:从葫芦里取出刚熟的瓜果,它们味道鲜美。
  4. “著毛萝卜久煨香”:将萝卜放在炉子上长时间炖煮,让它散发出香味。
  5. “炊粱剪韭贫聊办”:用高粱和韭菜来简单烹饪,虽然简陋但足以果腹。
  6. “煮饼浇葱病未尝”:用薄饼加上葱花作为调料,即使生病了也未尝不可。
  7. “晦叔十斋从客笑”:晦叔有十个斋戒的日子,他邀请朋友来家里吃饭,大家一起笑着享受美食。
  8. “空房巾钵似支郎”:自己一个人在空房子里,就像支郎(指陶渊明)隐居的样子,但内心并不感到孤独或空虚。

关键词注释

  • “山人”:隐士,生活简单。
  • “藜苋”:藜草和苋菜,是山中常见的食物。
  • “般若汤”:一种净化身心的汤药。
  • “折项”:从葫芦里倒出。
  • “着毛”:有毛,可能指的是蔬菜表面长有泥土或未洗净的痕迹。
  • “炊粱剪韭”:用高粱和韭菜来简单烹饪。
  • “煮饼浇葱”:用薄饼加上葱花作为调料。
  • “晦叔十斋从客笑”:晦叔有十个斋戒的日子,邀请朋友共餐并一同欢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人的简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方式的赞美。诗中的“山人”形象生动,通过对日常食物的描写,展现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自足。同时,诗中还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内心的平和。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深刻的生活哲理,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哲思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