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墦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清明日狸渡道中》。下面逐句释义:

  1.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 “洒洒”形容雨点纷纷而下的样子;“沾巾”则是指雨水打湿了衣服。
  • “披披”形容头戴宽边帽的姿态;“侧帽”是指帽子斜戴在头上,以避风。
  1.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 “花燃”指的是山间的花朵被微风吹动而摇曳生姿;“山色”即指山的颜色。
  • “柳卧”形容柳树枝条柔顺地横卧在水面上;“水声”指的是溪流的声音。
  1.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 “石马”可能指的是路旁的石马雕塑或自然形成的形状;“当道”指的是立于道路中间。
  • “纸鸢”指的是风筝;“鸣半空”是指风筝在空中飞翔,发出声音。
  1. 墦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
  • “墦间”可能指的是坟茔之间的空地或者是祭祀的地方;“人散后”指的是人们在墓地扫墓结束后各自离去。
  • “乌鸟”指的是乌鸦和小鸟;“正西东”描述的是乌鸦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景象。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时,诗人孟浩然在狸渡道中的情景。诗中的“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等词句生动地展现了春雨绵绵、风和日丽的清明时节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述,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活动相结合,表达了对自然美和生活情趣的热爱。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于生命无常、人事纷扰的感慨,通过对清明节扫墓习俗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对祖先纪念的传统习俗。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