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多无肉,秋来瘦不禁。
骨棱春焙銙,筋蹙海山沉。
虮虱从何有,蚊蝇枉见侵。
惟馀老筇杖,相伴两虚心。
【注释】
自咏瘦悴(liù sè):诗人在诗题中自称为“瘦悴”,是说自己身体瘦弱憔悴,故以自咏名篇。
皮下多无肉:形容自己体形消瘦。
秋来瘦不禁:秋天到来时,由于气候干燥,人们往往感到身体瘦弱难以忍受。
骨棱春焙銙(bó):用焙过的木柴烧火取暖,骨棱即指木柴的纹理。
筋蹙海山沉:形容因受寒冷而肌肉萎缩,如同海水和山峰一样厚重。
虮虱从何有,蚊蝇枉见侵:虱子、苍蝇这些小昆虫都找不到容身之处,被蚊蝇侵扰。
惟馀老筇杖,相伴两虚心:唯有这根老杖陪伴着我。
【赏析】
这是一首写自己体弱多病的诗。
首联“皮下多无肉,秋来瘦不禁”两句写自己的体态瘦弱,并暗示了原因。秋天天气转凉,人体易感寒气,所以诗人说“皮下多无肉”。而自己之所以瘦,是因为“秋来”之故。一个“不禁”字,写出了自己的无奈。
颔联“骨棱春焙銙,筋蹙海山沉”两句描写自己身体的萎缩情况。春日的木柴用来取暖,骨棱分明,但筋脉却像山岳一般沉重。这里用比喻手法将人的筋骨与海山相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自己的病态。
颈联“虮虱从何有,蚊蝇枉见侵”两句写自己身体虚弱,连虫蚁也找不到藏身之所。这里的“虮虱”和“蚊蝇”都是诗人所厌恶之物,因为作者觉得它们的存在是对自己的身体的侮辱。
尾联“惟馀老筇杖,相伴两虚心”两句则是写自己的孤独无助。只有一根拄杖伴着自己的左右,而自己则显得更加孤单。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自己的身体状态,让人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无奈。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和顺应,以及对于生活的坚韧和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