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熟朝鱼又暮钟,全将慵懒度三冬。
贪眠豹褥窗间日,怕拥驼裘陌上风。
登版自怜行蹭蹬,读碑仍怪视蒙笼。
少年豪壮今如此,略与残僧气味同。

【注释】

元:岁。山寺:寺庙。朝鱼:指晨钟暮鼓的作息时间,这里借指寺庙里的和尚。懒:指生活懒散。三冬:一年的冬季,这里指一年的时间。豹褥:豹皮做的垫子。驼裘:骆驼毛做的皮衣服。蹭蹬:失意不得志。行蹭蹬:指仕途坎坷,不得志。碑:碑文。蒙笼:笼罩,遮蔽。气同:气质相同。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初年,诗人因官场失意而寄情于佛寺之中。全诗以佛寺为背景,描写了诗人对佛寺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表达了他对佛寺生活的厌倦和对官场生活的渴望。

首句“听熟朝鱼又暮钟”,诗人在寺庙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他习惯了每天早晨听到钟声,晚上听到鱼的声音。这里,诗人用“听熟”二字形容自己对钟声和鱼声的习以为常,表现出他在寺庙中度过的漫长岁月。

次句“全将慵懒度三冬”,诗人说他已经厌倦了这种懒散的生活,想要摆脱束缚,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这里的“慵懒”一词,既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也反映出他在寺庙中度过的岁月已经让他变得懒惰起来。

接下来的两句“贪眠豹褥窗间日,怕拥驼裘陌上风”,描述了诗人在寺庙中的一些生活细节。他喜欢躺在豹皮做的垫子上睡觉,享受着阳光的温暖;但他又害怕被风吹着,因此总是裹得严严实实的。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在寺庙中的惬意生活。

最后两句“登版自怜行蹭蹬,读碑仍怪视蒙笼”,诗人感叹自己仕途坎坷,不得志,于是登上寺庙的台阶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他看到碑文上的文字被遮挡着,于是他感到奇怪,认为那些文字应该是被保护起来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佛寺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佛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失望和对佛寺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佛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祥和的环境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怒哀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