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沙祠下铁色矶,中流束湍张祸机。
与赍俱入彼可吊,乘流而下吾亦危。
江河难犯一至此,天地好生安取斯。
朝歌胜母古尚讳,我其覆醢航秭归。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郢。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人鲊翁
怀沙祠下铁色矶,中流束湍张祸机。
与赍俱入彼可吊,乘流而下吾亦危。
江河难犯一至此,天地好生安取斯。
朝歌胜母古尚讳,我其覆醢航秭归。
【注释】
- 人鲊瓮:指人的尸体。
- 怀沙祠:屈原自沉的地方。
- 中流束湍:水流急激,使船受束。
- 与赍:携带物品。
- 彼可吊:可以凭吊(哀悼)。
- 乘流:顺水而行。
- 江河难犯一至此:比喻危险的事情往往出在容易的地方。
- 天地好生:上天好生,希望万物都能生长。
- 朝歌:地名,这里代指纣王。
- 胜母:即“胜母娘娘”,传说是商朝末年纣王的母亲。
- 我其覆醢:我将遭到杀身之祸。
【赏析】
此诗写诗人经过楚国故地,触景生情,感慨颇多,写下这首诗来表达他的忧国忧民之心。
首联:“怀沙祠下铁色矶,中流束湍张祸机。”诗人来到楚国怀沙祠所在地的矶头,看到江水中急流如箭,形势险恶,便感到国家的命运危如累卵。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颔联:“与赍俱入彼可吊,乘流而下吾亦危。”诗人认为如果国家灭亡了,自己也可以凭吊一番;而如今顺流而下,自己也将面临危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奈感。
颈联:“江河难犯一至此,天地好生安取斯。”诗人认为河流中的急流是因为地势造成的,不能因为一时的危险就轻易改变。同样的道理,上天也希望万物都能生长,而不是因为一些困难就放弃生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感。
尾联:“朝歌胜母古尚讳,我其覆醢航秭归。”诗人认为历史上的纣王虽然残暴无道,但他的母亲却以自己的死来警示他,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因此,即使国家灭亡了,诗人也不怕死,愿意为国家而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信心。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自然规律和历史教训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