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易翻经宰木春,三生犹自袅烟熏。
客尘长隔虎溪水,劫火不侵香谷云。
老矣懒供莲社课,归哉忺读草堂文。
山头一任天灯现,个事何曾落见闻。
东林寺
谈易翻经宰木春,三生犹自袅烟熏。
客尘长隔虎溪水,劫火不侵香谷云。
老矣懒供莲社课,归哉忺读草堂文。
山头一任天灯现,个事何曾落见闻。
注释
- 谈易翻经:谈论佛经、易经,指僧人的学问。
- 宰木春:春天的树木,常用以比喻生机勃勃的景象。
- 三生:前世、前生、来生。
- 客尘:指世俗之人的尘埃。
- 虎溪:指虎溪寺,位于江西九江,是禅宗五家之一的临济宗的发祥地之一。
- 劫火:佛教中的大灾难或灭顶之灾,这里指战争或动乱。
- 莲社课:佛教徒为修行而设立的一种集体活动,类似于今天的读书会。
- 忺:快乐、愿意。
- 山头:山的顶部。
- 天灯现:佛教仪式中的一种象征性照明,通常在夜间进行。
- 个事:个人的事务。
- 何曾:哪里曾经。
- 见闻:知识、见识。
译文
谈论佛法和易经,像春天的树木一样生机勃勃。虽然经历了三世轮回,烟雾依旧缭绕不散。远离了虎溪寺那片充满尘世的水域,战火也未能摧毁那片宁静的香谷。年岁已高,懒得去参加莲社的功课,但归心似箭,渴望阅读草堂寺里的诗文。山顶之上任由天灯点亮,我的个人事务从未落入外界的耳目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东林寺美景及诗人内心世界的作品。首句“谈易翻经宰木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与佛经相伴的愉悦心情。第二句“三生犹自袅烟熏”,则运用了佛教中的三世轮回概念,暗示诗人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和感慨,以及对永恒存在的执着追求。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诗人与世隔绝的生活,“客尘长隔虎溪水,劫火不侵香谷云”,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纷扰,寻求心灵平静的愿望。最后两句“老矣懒供莲社课,归哉忺读草堂文”则是对诗人晚年生活状态的描写,既有对过去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结尾的“山头一任天灯现,个事何曾落见闻”,则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超然态度。他不再执着于世俗的得失和名利,而是以一种淡然的心态面对生活的一切。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也展示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