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行风物不堪论,袢暑骄阳杂瘴氛。
人入恭南多附赘,山从夔子尽侵云。
竹枝旧曲元无调,曲米新篘但有闻。
试觅清泠一杯水,筒泉须自卧龙分。

【注】

夔门:即瞿塘峡,在重庆奉节县。

袢暑:指酷热的夏天。

恭南:指恭州(今广东开化),地处岭南瘴疠之地。

附赘: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

竹枝:乐府民歌的一种。元无调:原无曲调,后被改调。

筒泉:指四川雅安天全山的清冷泉水,相传诸葛亮曾隐居于此,自号“卧龙”。

【赏析】

《夔门即事》是一首七绝,描写了作者在夔门所见的景色和所闻的风物,抒发了作者对夔门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由此引发的历史感怀。

首句“峡行风物不堪论”,意为峡谷中的自然风光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三峡的壮丽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

第二句“袢暑骄阳杂瘴氛”,则具体描述了夔门地区的气候特点。炎热的夏季、骄阳似火、瘴气弥漫,这些词汇生动地描绘了夔门地区的独特气候,让人感受到了这里的酷热和潮湿。

第三句“人入恭南多附赘”,意为人们进入恭州(今广东开化)就多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人或事。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夔门与恭州进行了对比,突出了夔门的清静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夔门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四句则转向了对夔门风景的描述。“山从夔子尽侵云”形容了夔门一带的群山连绵不绝,仿佛一直延伸到云端之上,形象地表现了夔门山脉的壮美。而“竹枝旧曲元无调”则暗指了当地民间音乐的变化,原本无调的竹枝乐经过改编之后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最后两句“试觅清泠一杯水,筒泉须自卧龙分”则是在赞美当地的清泠泉水,并暗示了诸葛亮当年在此隐居的情景。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展现了夔门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