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气肆行伤好春,十家九空寒螀呻。
阴阳何者强作孽,天地岂其真不仁。
去腊奇寒衾似铁,连年薄热甑生尘。
疲氓惫矣可更病,我作此诗当感神。
这首诗是杜甫在元和二年(西元767年)的春季写的,当时他正因连年灾荒而困顿不堪。诗中描述了当时农民疾疫流行的情况,表达了他对农民疾疫流行情况的同情和对天地不仁的愤慨。
“乖气肆行伤好春”中的“乖气”指的是异常的气候变化,这里的“伤好春”意味着这些天气变化给春天带来了损害。
第二句“十家九空寒螀呻”,意思是说因为天气异常,有十分之九的家庭遭受了灾难,只有少数家庭幸免,而他们只能发出凄厉的叫声。
第三句“阴阳何者强作孽”,这里“阴阳”指的是自然界的气候与地理环境,“强作孽”则是指责天地之间存在一种恶意的行为。
第四句“天地岂其真不仁”,这是杜甫对前一句的解释和感慨,他认为天地之间并非没有仁爱,而是有意为之。
第五句“去腊奇寒衾似铁”,这里的“去腊”指的是过去的一年,“奇寒”指的是异常寒冷,“衾似铁”则描绘出了一幅冬天里人们被冻得如同躺在铁床上的景象。
第六句“连年薄热甑生尘”,“薄热”指的是轻微的温暖,“甑生尘”则是形容连续的温暖让锅底积满了灰尘。
最后一句“疲氓惫矣可更病”,意思是说农民们已经很疲惫了,他们又患上了疾病,这让他们更加痛苦。
第七句“我作此诗当感神”,意思是说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感动天地神明,让他能够有所作为,帮助百姓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