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祠难著野衣冠,旋赎金章始见闲。
台架尘侵毬路暗,花书墨渍笏头斑。
当年驲骑传呼赐,此日村童拂拭还。
若比前厅荒驿舍,见存犹可一开颜。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题目为《次韵虞子建见咍赎带作醮》。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次韵虞子建见咍赎带作醮

斋祠难著野衣冠,旋赎金章始见闲。

台架尘侵毬路暗,花书墨渍笏头斑。

当年驲骑传呼赐,此日村童拂拭还。

若比前厅荒驿舍,见存犹可一开颜。

注释:斋祠(zhōu zhōu):祠堂。金章:指古代官员的金印。毬(qiú):同“球”,一种圆形的玩具。台架:指古代官署的台阶。尘(chén):尘土。驲骑:指驿站上的快马。传呼(chuán hū):传达命令。此日:指今天。村童(chuān tóng):乡村里的小孩子。前厅:指大厅。荒驿舍:指荒凉的官舍。见(xiàn):同“现”,出现。开颜(kāi yán):露出笑容。

赏析:

这是一首以酬答友人而作的诗。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豁达的心态。

首联“斋祠难著野衣冠,旋赎金章始见闲。”表达了诗人在斋祠中的不易,以及他通过赎取金章后开始过上了清闲的生活。斋祠,指的是祭祀先祖的场所,这里用来比喻官场生活。野衣冠,指平民百姓的服饰,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在官场中的束缚。旋赎金章,意为立即摆脱了官场的束缚。始见闲,意为开始享受到了清闲自在的生活。

颔联“台架尘侵毬路暗,花书墨渍笏头斑。”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中的忙碌和劳累。台架,指官府的建筑。毬路,指台阶上的石阶。花书,指公文上的文字。墨渍笏头斑,意为公文上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这是因为长时间书写导致墨迹渗透到笏头上形成的痕迹。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在官场中的辛苦工作和劳累生活。

颈联“当年驲骑传呼赐,此日村童拂拭还。”回忆了过去的时光,那时的快马传递着皇帝的命令,赏赐给官员们。而今天却只有乡村里的孩子们在擦拭这些赐物,显得格外凄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岁月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的感慨。

尾联“若比前厅荒驿舍,见存犹可一开颜。”与首联相呼应,表示如果将今天的斋祠比作以前的荒废官舍,那么只要还存在,就值得人们为之一笑。这里的“若比”意为如果与……相比。“开颜”,即露出笑容。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斋祠、官场、人生等不同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豁达的心态。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