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桥茅屋两三家,竹里鸣泉漱白沙。
春色恼人无畔岸,乱飘风袖拂梅花。

【注释】

茅屋、鸣泉:均为自然景物。

土桥茅屋:用“茅屋”形容山野的简陋住所,突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竹里:竹林之中。

泉漱白沙:泉水冲刷着白色的沙地,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泉水的清凉。

畔岸:岸边。

乱飘风袖拂梅花:形容梅花随风飘扬,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期间(公元1086年)。诗人在山中骑马行走,看到一座简陋的小茅屋,周围有两三家茅屋,而更远处则是茂密的竹林,竹丛中传来阵阵清脆的泉水声。诗人驻足欣赏这幽静的自然景色,但春色撩人,让人无法自持。他不禁伸手摘下衣袖,轻轻拂过身边的梅花,仿佛要与梅花共舞。此诗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