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茵无地著红尘,花草含芳一笑新。
不待东君能剪刻,相公笔力挽回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注释和题目进行理解。最后分析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情感。

“苔茵无地著红尘,花草含芳一笑新”意思是:苔藓覆盖了整个大地,没有一丝尘埃;花花草草含着芬芳,仿佛刚刚盛开。

这一句诗通过写“苔”“芳”来衬托出西园的清幽、美丽。“苔茵无地著红尘,花草含芳一笑新”,是说苔藓满地,没有一丝尘埃;花花草草含着芬芳,仿佛刚刚盛开。

这一句中“苔茵”、“芳”等词语都暗含了对西园的赞美之情。

“不待东君能剪刻,相公笔力挽回春”意思是:不需要等待春天来临,宰相的才思和笔力已经把春天挽留住了。

这句诗以反问句式,表达了对宣州西园的喜爱之情,也表明了作者希望用自己所学之长,为国效力,振兴国家的思想。

“东君”指春天。

“东君”即春天,这里借代指皇帝。

“宰相”指唐宣宗李忱,他任相时,励精图治,颇有政绩。

从诗的内容上看,此诗当是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前后的作品。当时,杜牧正任殿中侍御史、知制诰。这首诗就是诗人在大中二年任翰林学士期间,于宣城(今安徽宣城市)西园游览时有感而作的。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宣州西园在今安徽省宣城县西北。宣州是唐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宣州为官达十六年,留下许多佳作。诗人在宣州任职期间曾游览过西园,并写下了《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一诗,其中写道:“西望长安百二门,荷花宫柳接高天。”可见西园景色之美已尽人皆知。杜牧在宣州任上也曾游历过西园。此诗即是诗人在大中二年(848)前后游览西园时的所做。

首联两句是诗人对西园景色的直接描写。苔藓遍布地面,不见尘土;花草含香吐艳,宛如刚开。这一联描绘出了西园的清幽秀丽。

颔联两句是对首联的进一步渲染。诗人认为,西园的美景并不需要等到春天到来才能显露出来,而是凭借宰相的才干和笔力,就足以把春天挽留住了。这一联既表现了西园的美丽,又赞美了宰相的才干和笔力。

尾联两句是诗人对西园的深情怀念。诗人认为,宣州西园的美不仅在于其自然风光,还在于它蕴含着一种精神内涵:不须东君剪刻,宰相笔力即可挽回春天。这一联既是对前两联的总结,也是诗人对西园的赞颂。

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含蓄,充分体现了杜牧诗歌“雄姿英发”的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