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午闻鸡日正长,小亭方丈纳空光。
绿阴一雨浓如黛,何处风来百种香。

注释:

四月十六日拄笏亭偶题

转午闻鸡日正长,小亭方丈纳空光。

绿阴一雨浓如黛,何处风来百种香。

译文:

四月十六日拄笏亭偶然题诗

中午时分听到公鸡的啼声,一天的时间很长,小亭子里的阳光照射在地面,形成一片明亮的光线。

绿树荫下一场春雨过后浓密得好像画上的黑墨,哪里来的阵阵香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色的七绝诗。诗人在杖履亭中偶有所感而写诗留念。

首句“转午闻鸡日正长”,点明时间是在中午,此时太阳高照,天气晴朗。“转午”即指中午。这一句以“转午”为题,暗示诗中所要描绘的内容与“日正长”有关。“鸡”是古代时辰的标志之一,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一个时辰标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鸡常常作为报时的象征,人们通过观察“鸡”来了解时间。

第二句“小亭方丈纳空光”,描绘的是杖履亭的景象。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站在杖履亭里,看到周围的树木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明亮,形成了一片明亮的光斑。这里的“方丈”指的是古代寺庙中的方形庭院,也可以用来泛指一般的庭院或建筑。

第三句“绿阴一雨浓如黛”,描述了春天雨后的景象。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当春天的雨水洒落下来,使得周围的树木变得茂盛,绿色的树叶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浓密,颜色也更加深重,就像黑色的颜料一样。这里的“黛”指的是黑色,用来比喻树叶的颜色。

最后一联“何处风来百种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万物生长的感慨。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了阵阵香气,可能是花香、草香或者其他各种植物散发出的气味。这种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觉非常舒适和愉悦。

整首诗通过对杖履亭内外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面。同时,诗人还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