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斗留连首屡回,来寻南涧濯尘埃。
春风直恐渊明去,借与横斜对菊开。

注释:

九月十日南山见梅

在九月十日的南山上看到梅花。

五斗留连首屡回,来寻南涧濯尘埃。

我在这里徘徊不愿离去,来到这里寻找南边的山涧清洗身上的尘埃。

春风直恐渊明去,借与横斜对菊开。

春风担心陶渊明会离开此地,让我在这里欣赏菊花,与之相对而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九日南山之梅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陶公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九月十日南山见梅”一句,点明了时间、地点与主题。诗人在九月的南山上看到了盛开的梅花,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这里的“见”字,既指看到梅花,也暗含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五斗留连首屡回”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南山之梅前久久驻足,不愿离去的景象。这里的“五斗”,可能指的是诗人在南山之梅前的心境或遭遇,也可能是对陶渊明“五斗米折腰”的隐喻。诗人在此地徘徊不愿离去,表明他对陶公隐居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来寻南涧濯尘埃”一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为何如此留恋南山之梅。他来到南涧之旁,希望洗去身上的尘埃,与陶公一同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这里的“南涧”可能是指南山下的自然景观,也可能是诗人内心的一种寄托。

“春风直恐渊明去”一句,是对陶公归隐南山的赞美与期待。春风作为自然的使者,似乎也在担忧陶公的离去,希望他能留下继续享受南山的美景。这里的“渊明”一词,既是对陶潜的尊称,也是诗人对陶公的向往之情的表达。

最后两句“借与横斜对菊开”则是诗人对陶公隐居生活的赞美与祝福。他认为陶公的隐居生活就像这横斜的菊花一样美丽,希望他能一直延续这种美好。这里的“借与”一词,既表示诗人对陶公的羡慕,也表示他对陶公隐居生活的敬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情,展现了诗人对陶公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自己美好生活的期许。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