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纸悲嘶万壑风,石梁飞涧倒枯松。
殷勤昨夜三更雨,添作投渊雪色龙。
注释
- 育王方丈:指代一个佛教圣地,通常指的是中国著名的五台山。在这首诗中,它可能象征着某种宗教或精神的归宿。
- 窗纸悲嘶万壑风:窗纸上的风雨声似乎在诉说着深深的哀愁,万壑(山谷)则形象地描绘了风雨之声遍布的广大空间。
- 石梁飞涧倒枯松:石梁和飞瀑是自然界中壮丽的景象,而倒垂的枯松则增添了一份荒凉之感。
- 殷勤昨夜三更雨:这里的“殷勤”表达了对雨水的感激与欢迎,而“三更”则是指深夜的时间,暗示着这场雨来得正是时候,给大地带来滋润。
- 添作投渊雪色龙:这里的“龙”可能是指雨后积水形成的涟漪,如同一条游动于水中的巨龙,而“雪色”则形容了雨水落下时带来的清凉感。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的夜晚图景。首句“窗纸上悲嘶万壑风”,诗人以“悲嘶”这一动态词描绘了风雨的声音,同时“万壑”一词用来形容风雨之声遍布山谷,展现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观。
接下来的“石梁飞涧倒枯松”,则具体描绘了风雨中的景物,石梁、飞瀑、以及倒垂的枯松,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里的“倒”字不仅描述了枯松的状态,也暗含了风雨对于这些古老树木的冲击。
第三句“殷勤昨夜三更雨”,诗人通过使用“殷勤”一词,表达了对雨水的感激之情,这种感激不仅是对雨水带来的实际好处,也是对这场及时雨的欣赏。
最后一句“添作投渊雪色龙”,则将整个场景推向高潮。在这里,诗人想象了一场壮观的雨后景象,雨水如同雪一般落在深渊之中,形成了一条条如龙般的水波纹,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想象力。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力量的敬畏。同时,诗中的用词选择和意象运用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