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士共谈碑上法,千僧同酌沼中泉。
法门泉味知多少,水桶绳头一串穿。
妙喜泉
范成大七言绝句赏析
- 诗意解释
- 二士共谈碑上法,千僧同酌沼中泉。
两位学者在石碑前讨论佛法,千名和尚在池塘旁共同享用泉水。
- 法门泉味知多少,水桶绳头一串穿。
对于这法门泉的味道,不知其究竟有多深;水桶绳子一头系着一串珠子,仿佛泉水的涓滴都在其中穿行。
- 译文注释
- 二士:两位学者。
- 共谈:一起讨论。
- 碑:石碑,指寺庙内的石刻文字。
- 千僧:千名和尚。
- 同酌:一同饮用。
- 沼中泉:池塘中的泉水。
- 法门:佛法的门径,这里指佛教教义。
- 水桶绳头一串穿:形容泉水清澈见底,如同一串串珍珠在水中穿梭。
- 赏析与背景
- 范成大的这首诗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和对佛法真谛的追求。诗中描绘了两位学者在寺庙前的石碑前讨论佛法,千名和尚在池塘旁共同享用泉水的情景,展现了当时佛教文化的繁荣。
- 范成大的这首诗还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泉水的清澈、僧人的虔诚,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祥和的佛寺之中。
- 范成大的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南宋时期,佛教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地位,成为人们精神寄托的重要方式之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探讨,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宇宙和万物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 创作背景与历史影响
- 范成大的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那时的宋朝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范成大的诗歌创作多表现出对国家兴亡的关注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在这首诗中,他借佛教教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希望通过对佛法的探讨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 范成大的诗歌风格独特,他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同时也注重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他的《石湖居士诗集》被誉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 范成大在诗词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范成大的诗歌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