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沧浪濯缨处,千载新堂来卜邻。
潦收无波彻底静,东湖之水堂中人。
蒙阳花谱胜洛下,竹西药阑来海濒。
新篁绿沉桂丹渥,岳立奇石苍苔皴。
赏心满眼伴闭户,天风夜下扶车轮。
胸中种蠡妙经济,鬓须白雪朱颜春。
苍生未佚身未老,斯堂未可忘斯民。
四年西略可万世,孤撑独立扛千钧。
匹马幡幡恃天日,危言岌岌愁鬼神。
浮生蚤休信不恶,持此欲去非吾闻。
客游潇湘逢骑吹,知公已为苍生起。
公今少劳佚者多,湛辈乃可寒江蓑。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每句都由八个字组成,共四句,表达了作者对潭帅王枢使的赞美之情。

诗人以“孺子沧浪濯缨处”起首,描述了孺子在沧浪之水的洗涤下,如同在濯缨堂一样干净。这里的“孺子”指的是古代的贤士,而“沧浪之水”则象征着他们的精神风貌,如水一般清澈透明。

“千载新堂来卜邻”表达了王枢使新建的堂舍已经吸引了无数人前来居住,形成了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这里的“卜邻”是指选择邻居的意思,意味着他的住所已经成为了人们争相向往的地方。

“潦收无波彻底静”描绘了潭帅王枢使治理下的东湖之水,如同被雨水洗净一样,变得彻底安静,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和纷扰。这里的“潦收”是指雨水的停止,而“无波”则形容了水面的平静。

“东湖之水堂中人”表达了王枢使治理下的水乡,如同在堂中一样宁静、和谐。这里的“堂中”比喻了潭帅王枢使治理下的水乡环境如同一个温馨的家园。

“蒙阳花谱胜洛下,竹西药阑来海濒”描绘了潭帅王枢使治理下的蒙阳地区,拥有丰富的花卉资源,而且还有美丽的竹林和药草园,这些地方都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的“蒙阳”、“洛下”和“海濒”分别是指蒙阳、洛阳和海边的地方。

“新篁绿沉桂丹渥,岳立奇石苍苔皴”描绘了潭帅王枢使治理下的山林景观,新长出的竹子绿意盎然,犹如涂了一层绿色的颜料,而高大的山峰上生长着形态各异的奇石,上面覆盖着苍色的苔藓。这里的“新篁”、“桂丹”和“奇石”都是形容自然景观的美好形象。

“赏心满眼伴闭户,天风夜下扶车轮”表达了潭帅王枢使治理下的环境优美,让人心情愉悦,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在这里,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色,暗示了潭帅王枢使治理下的水乡环境宁静美好,令人陶醉。

“胸中种蠡妙经济,鬓须白雪朱颜春”表达了潭帅王枢使治理下的经济繁荣和发展,使得国家繁荣昌盛。这里的“种蠡”指的是种植经济作物的行为,而“经济”则表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潭帅王枢使治理下的国家繁荣和发展的赞美之情。

“苍生未佚身未老,斯堂未可忘斯民”表达了潭帅王枢使治理下的民众生活幸福安康,国家发展繁荣昌盛。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年龄和国家的发展状况,强调了潭帅王枢使治理下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年西略可万世,孤撑独立扛千钧”表达了潭帅王枢使治理下的国家历经磨难,但最终能够屹立不倒,成为万世基业。这里的“西略”指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终于取得了胜利;“孤撑独立”则形容了他独自支撑起整个国家的局面;“扛千钧”则形容了他的责任重大,需要承担起整个国家的重任。

“匹马幡幡恃天日,危言岌岌愁鬼神”表达了潭帅王枢使治理下的人们虽然面临困难和挑战,但仍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这里的“匹马幡幡”形容了潭帅王枢使治理下的人们面对困难时依然勇敢前行的决心;“危言岌岌”则形容了他们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但仍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

“浮生蚤休信不恶,持此欲去非吾闻”表达了潭帅王枢使治理下的人们尽管身处浮华的世界,但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这里的“浮生蚤休”指浮生的短暂,而“信不恶”则表示信仰不会改变;“持此欲去非吾闻”则表示他们坚持自己的信念,不会轻易放弃或改变初衷。

“客游潇湘逢骑吹,知公已为苍生起”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了潭帅王枢使治理下的人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这里的“潇湘”指的是湖南地区,而“骑吹”则形容了旅途中的风光和氛围。

这首诗通过对潭帅王枢使治理下的水乡环境的赞美,以及对他的治理能力和领导才能的赞扬,表达了诗人对潭帅王枢使深深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潭帅王枢使治理下的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美丽的水乡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