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壁如削,山后崖复断。
向吾达陇首,如海到彼岸。
那知下岭处,慄甚履冰战。
牵前带相挽,缒后衣尽绽。
健倒辄寻丈,徐行廑分寸。
上疑缘竹竿,下剧滚金弹。
岂惟蛇退舍,飞鸟望崖反。
稍喜一径平,犹有千石乱。
仍逢新烧畬,约略似耕畔。
心知人境近,颦末百忧散。
山民茆数把,鬼质犊子健。
腰镵走迎客,再拜复三叹。
谓匪人所蹊,官来定何干。
傥为饥火驱,平地岂无饭。
意者官事迫,如马就羁绊。
我乃不能答,付以一笑粲。

诗句与译文:


蛇倒退(山后崖断,向吾达陇首如海,栗甚履冰战)
山前壁如削,山后崖复断。
向吾达陇首,如海到彼岸。
那知下岭处,慄甚履冰战。
牵前带相挽,缒后衣尽绽。
健倒辄寻丈,徐行廑分寸。
上疑缘竹竿,下剧滚金弹。
岂惟蛇退舍,飞鸟望崖反。
稍喜一径平,犹有千石乱。
仍逢新烧畬,约略似耕畔。
心知人境近,颦末百忧散。
山民茆数把,鬼质犊子健。
腰镵走迎客,再拜复三叹。
谓匪人所蹊,官来定何干。
傥为饥火驱,平地岂无饭。
意者官事迫,如马就羁绊。
我乃不能答,付以一笑粲。

注释与赏析:

  • “蛇倒退”: 描述了山后崖壁的陡峭,使得行走的人感到危险和不安。这里的“倒退”可能指的是由于山体滑坡或崩塌导致的险情。

  • “山前壁如削”: 描绘了山前的壁面如同被雕刻出来的一般,非常陡峭。

  • “山后崖复断”: 进一步强调了山后的崖壁也是断裂的,增加了行进的危险。

  • “如海到彼岸”: 形容山后的道路像海洋一样宽阔,给人以安全感。

  • “那知下岭处,慄甚履冰战”: 表达了在下山时因为地形险恶而感到非常害怕和紧张的心情。

  • “牵前带相挽,缒后衣尽绽”: 描述人们在艰难环境中互相扶持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物资匮乏的情况。

  • “健倒辄寻丈,徐行廑分寸”: 形容行走困难,需要寻找合适的步幅,缓慢而行以避免危险。

  • “上疑缘竹竿,下剧滚金弹”: 暗示了上下山的难度和危险性,可能是由于地形复杂或者道路狭窄导致的。

  • “岂惟蛇退舍,飞鸟望崖反”: 比喻除了人类之外,连飞禽也因畏惧而不敢接近。

  • “稍喜一径平,犹有千石乱”: 虽然道路变得平坦,但仍然有很多石头阻碍着前进。

  • “仍逢新烧畬,约略似耕畔”: 描述了在田地边遇到刚被烧过的新畬田,给人以希望和生机的感觉。

  • “心知人境近,颦末百忧散”: 表示随着接近人烟稠密的地方,内心的忧愁也随之消散。

  • “山民茆数把,鬼质犊子健”: 描写了山民们简陋的生活条件,以及他们强健的体质。

  • “腰镵走迎客,再拜复三叹”: 描述了当地人热情好客的态度,以及他们对于官员到来的反应。

  • “谓匪人所蹊,官来定何干”: 表达了当地人认为外来的官员不会带来麻烦的观点,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 “傥为饥火驱,平地岂无饭”: 假设如果是因为饥饿引发的灾难,那么即使在平坦的地方也能找到食物。

  • “意者官事迫,如马就羁绊”: 推测可能是因为官员的事情过于紧迫,导致他们不得不听从安排,就像被缰绳束缚的马一样。

  • “我乃不能答,付以一笑粲”: 表达了无法回应对方的问题,只能以笑容来化解尴尬的局面。

这首诗通过对山间道路和居民生活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官员到来的不同反应。通过对比和对比,诗人传达了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独特观察和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