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万峰巴峡里,不信人间有平地。
渚宫回望水连天,却疑平地元无山。
山川相迎复相送,转头变灭都如梦。
归程万里今三千,几梦即到石湖边。
【注释】
荆渚:长江中流一带的沙洲。巫山:在今重庆市境内。巴峡:指三峡,即瞿塘峡、巫峡与西陵峡。千峰万峰:形容山峰之多。平地:平坦的地方。渚宫:指渚宫山。水连天:指渚宫山的瀑布从天上倾泻而下。却疑:却怀疑是。平地元无山:原本就不觉得有高山存在。山川相迎复相送:指江水和山峰互相迎送。转头变灭都如梦:指眼前的景物转瞬间就消失了,就像一场梦一样。
【译文】
长江中流的沙洲上回望巫山依然有那么一点山峰,不相信人间竟有如此平坦的土地。
渚宫山上的瀑布从天上倾泻而下,我回头望去却怀疑它不过是一块平地,原来并没有高山。
江水和山峰互相迎送,转头看去,那变幻不定的景象好像一场大梦。
归程要走万里路,现在只走了三千里,但梦中却到了石湖边。
【赏析】
这首短歌描写了作者乘船经过瞿塘峡时的情景。首四句描绘出瞿塘峡两岸奇丽的景色:一边是连绵不断的山峰,一边是滚滚向前的江流;江流奔涌,山峰耸立,构成一幅雄伟壮观的画卷。“千峰万峰”一句用夸张手法,突出三峡的险峻,“巴峡里”一句点明位置,为下文写景作铺垫。
过三峡之后,江面开阔,诗人的视线也随之开阔,视野由狭而宽;江水也由急转缓。这时,诗人又看到眼前出现了一个平地——瞿塘峡口的瞿塘驿,他不禁发出赞叹:“信乎,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这两句既是对三峡美景的赞叹,也是对人生道路的感慨。
下片开始写舟行瞿塘峡口,所见所感。“山川相迎复相送”一句,形象地写出了三峡水流奔腾激荡、曲折盘旋的特点,同时把人的情感引入一种迷离恍惚、若真若幻的状态之中。“转头”,既写出了江水的流动和变化莫测,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最后两句写舟已驶出峡谷,眼前豁然开朗,但心中却仍萦绕着那如梦似幻的景色。“几梦即到石湖边”一句,以梦境结束全篇,使诗中的意境更加深邃幽渺。全诗语言简练流畅,意境深远,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堪称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