藓磴披萝入,茅堂著竹遮。
绿看流去水,红惜落残花。
蜀鸟啼春静,山童厌客哗。
细观题壁者,一一是诗家。

【注释】

(1)藓磴:长苔的石头台阶。披萝:攀爬着生长着蔓生的苔藓,泛指草木丛生的地方。茅堂:茅屋草堂,指隐者居所。著:遮盖。

(2)绿看流去水:指流水清澈碧绿,看着它静静地流淌着。流去水:流水。

(3)红惜落残花:指残败的红花让人感到惋惜,花儿已经凋零了。

(4)蜀鸟:蜀地的鸟。啼春静:鸟儿在春天里安静地鸣叫。

(5)山童:山里的小孩子。厌客哗:讨厌游客喧哗的声音。

(6)题:在墙壁上题字。壁:墙壁。一一是诗家:墙上题的是一首诗,表明是诗人写的。

【译文】

长满青苔的石阶上,草木茂盛,藤萝攀援着生长着;我走进茅屋草堂,竹帘遮挡着我的身影。

绿水潺潺流过,让我欣赏它的清波;红花凋谢,让人感到惋惜,花儿早已凋零了。

蜀地的鸟儿在春天里安静地鸣叫,山里的小孩厌恶游客喧哗的声音,我细观墙壁上题的诗,全都是诗人的手笔,真是诗家的杰作啊!

【赏析】

此诗描写访友不遇之憾事。首联“藓磴披萝入,茅堂著竹遮”写自己寻访友人不遇见的情景,以苔痕斑驳的石阶和茂密的藤萝、翠竹作为背景,形象地描绘出友人居处的自然风光;颔联“绿看流去水,红惜落残花”写对友人居处的观察与想象,用碧绿的流水和残败的红花来比喻友人居处的宁静与萧瑟,表达了对友人居处的无限向往之情。颈联“蜀鸟啼春静,山童厌客哗”写自己寻访友人却未能相见而失望的心情,以寂静的蜀地鸟儿和厌烦喧闹的山村童子为比,进一步渲染了作者寻访友人不得的遗憾之情。尾联“细观题壁者,一一是诗家”则点明自己的寻访目的——欣赏友人壁上题诗的艺术成就,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友人才华的钦佩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