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宰传三世,元勋辅六朝。
承家同郑武,致主必唐尧。
梁坏将何仰,川流不可邀。
新阡人散后,林柏暮萧萧。
申国太师吕公晦叔挽词三首
【注释】冢宰:指宰相。三代:夏、商、周。元勋辅六朝:指春秋战国时的五位著名辅臣。梁:指北齐。将何仰:用什么来仰望?川流:指长江。
《旧唐书·吕温传》:“及武宗崩,太子未立,时李德裕方用事……上欲以温代德裕为相。会武宗山陵未毕,遂罢其议。”
【译文】
三代的宰相都是冢宰,辅佐了六个朝代。
承袭了郑武公和子臧一样的家风,使君主一定成为唐尧一样的圣君。
北齐灭亡了,我们该向哪里仰望呢?江水奔流不止,我们无法去追逐它。
新坟人死后都散去了,只有树林和柏树在暮色中萧瑟悲凉。
赏析:
吕温(771—812),字和叔,河中虞乡县(今山西永济市)人。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及第,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里行等职。宪宗即位后,他任右拾遗,因直言进谏被贬为陈州团练副使。后迁殿中侍御史里行、中丞、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六年(811),拜中书侍郎、平章事,次年,改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又改左仆射、集贤殿大学士。文宗即位,加检校尚书令,封温国公。大和四年(830),去世。
《旧唐书》本传说吕温“性刚严急刻”,但据《新唐书》、《资治通鉴》记载,他是一位有才略、有胆识、有气节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故太师赠太尉吕公神道碑》载:“公为人刚毅,有胆力,善抚御,能属文。”可见他是一位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的正直之士。
吕温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故太师赠太尉吕公神道碑》说他“器识宏深,文辞精绝”,并称赞他的《吊古战场文》“雄壮慷慨”、“卓然冠世”。《吊古战场文》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篇,文章通过对古代战场环境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文章一开头就写到了“草木黄落”这一典型的秋末景象,接着便写到“寒风吹古战場”,再接着写到“日出斩荆棘”,最后写到“将军百战死”。作者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感受以及由此产生的忧患意识。
《吊古战场文》是唐代文人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价值在于成功地运用了赋体的表达方式,把议论、叙事融为一体,既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又表达了对现实的忧虑。全篇语言简明扼要,形象生动鲜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吕温在政治生活中曾一度受到排挤、打击,但他始终不改初衷,坚持自己的政治观点。他曾写过一首诗说:“我虽非夫子,心与圣人同。岂无千钟酒,难为万里风”(《寄张员外》),表达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
《故太师赠太尉吕公神道碑》还记载了他一生的经历和事迹。吕温曾任右拾遗、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内供奉、中丞、中书舍人等职。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反对奸佞小人的横行霸道;在政治上主张清正廉洁,反对贪污腐败的现象。这些事迹充分体现了吕温的正直品质和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