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言象外已无求,应物环中自不忧。
匠石旁观伤手斫,尚应皮里有阳秋。
【原诗】
忘言象外已无求,应物环中自不忧。
匠石旁观伤手斫,尚应皮里有阳秋。
译文:
忘却了言语和形象之外的追求,应对万物自然循环的循环,内心自然无忧无虑。工匠在旁边观看,也会感叹自己的技艺不够精湛,仍然会有瑕疵,但即使有瑕疵,皮肤之下也蕴含着精妙的道理。
注释:
- “忘言象外已无求”:忘记了言语和形象之外的追求,意味着放下了世俗的执着,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 “应物环中自不忧”:应对万物自然循环,内心自然无忧无虑。这里的“应物”指的是顺应自然、顺应万物的规律,而“环中”则是指事物发展的循环往复,因此“自不忧”表示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同时,内心没有焦虑和不安。
- “匠石旁观伤手斫”:匠石在一旁观看,也会感叹自己的技艺不够精湛,仍会有瑕疵,这里用“匠石”作为比喻,说明即使是技艺高超的工匠,面对完美的作品也难免有不足之处。
- “尚应皮里有阳秋”:即使如此,皮肤之下也蕴含着精妙的道理。这里的“阳秋”指的是精深的学问和见解,即使技艺高超,也可能在表面看不出所有的细节和内涵,需要深入探究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通过描写工匠旁观时的感受,表达了对技艺的谦逊态度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诗中的“忘言象外已无求”、“应物环中自不忧”两句,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淡定,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而“匠石旁观伤手斫”则进一步强调了技艺并非万能,即使是最顶尖的工匠也会有不足之处。最后一句“尚应皮里有阳秋”则表明,即使是技艺高超的人,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真理,这体现了诗人对知识和真理的敬畏之心。整首诗既有哲理性又有艺术性,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