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之高,其色苍苍。
维华降神,生何及王。
维王及何,文公孙子。
天子是师,斯文之纪。
翼翼王子,教行于东。
思乐东州,舞雩之风。
东人之子,其来秩秩。
是追是琢,是进是服。
有车班班,有来自东。
子曰予耄,落此新宫。
新宫岩岩,佩玉翩翩。
毋曰予耄,而将闭关。
自古在昔,圣贤有作。
七十之龄,德烈方恪。
于时阿衡,一德之书。
于时尚父,犹蟠之居。
于时宣尼,从心不逾。
六籍是正,三千其徒。
百里何为,亦显其君。
武公九十,懿戒维新。
屹屹王子,三寿作朋。
视彼霸侯,曾是足论。
嵬嵬王子,我人所宗。
维北有斗,维岱在东。
亹亹王子,毋遏来学。
是洁是进,亦审亦度。
毋信其言,省其退私。
毋晦其明,而左右咨。
明明天子,宅此四国。
寤寐幽人,旌旄币帛。
北山之阳,其及王子。

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

自古在昔,圣贤有作

金履祥,宋代杰出诗人,其作品《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为世人所传颂。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更是表达了一种超越岁月的智慧和对文化传承的深厚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解析:

  1. 诗词原文
    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
    金华之高,其色苍苍。
    维华降神,生何及王。
    维王及何,文公孙子。
    天子是师,斯文之纪。
    翼翼王子,教行于东。
    思乐东州,舞雩之风。
    东人之子,其来秩秩。
    是追是琢,是进是服。
    有车班班,有来自东。
    子曰予耄,落此新宫。
    新宫岩岩,佩玉翩翩。
    毋曰予耄,而将闭关。
    自古在昔,圣贤有作。
    七十之龄,德烈方恪。
    于时阿衡,一德之书。
    于时尚父,犹蟠之居。
    于时宣尼,从心不逾。
    六籍是正,三千其徒。
    百里何为,亦显其君。
    武公九十,懿戒维新。
    屹屹王子,三寿作朋。
    视彼霸侯,曾是足论。
    嵬嵬王子,我人所宗。
    维北有斗,维岱在东。
    亹亹王子,毋遏来学。
    是洁是进,亦审亦度。
    毋信其言,省其退私。
    毋晦其明,而左右咨。
    明明天子,宅此四国。
    寤寐幽人,旌旄币帛。
    北山之阳,其及王子。

  2. 译文解析
    本诗以“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为开头,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对前辈智者的尊敬和怀念。接着,诗人详细描绘了金华的壮丽景象,并强调了圣人降世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孔子等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

  3. 诗句注释

  • “金华之高”指的是金华山脉之高峻雄伟。
  • “维华降神”指圣人降临人间,带来教化与智慧。
  • “文公孙子”指的是有才能的君子后代。
  • “天子是师”中的“是师”指天子作为老师,传授知识和道德。
  • “斯文之纪”中的“斯文”指儒家文化和道德规范。
  • “翼翼王子”形容王子们教导有方。
  • “舞雩之风”描绘了王子们在东州地区推行教化的场景。
  • “东人之子”表示东州地区的人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 “是追是琢”中的“是追是琢”意为追求完美,努力进步。
  • “有车班班”中的“班班”形容车辆众多。
  • “三百其徒”指有三千弟子跟随学习。
  • “百里何为”表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彰显君主的地位。
  • “武公九十”中的“武公”指周代的武成王姬瑕,他活到了九十岁,被视为长寿的典范。
  • “巍巍王子”形容王子们的威严与尊贵。
  • “维北有斗”中的“斗”指北斗星。
  • “亹亹王子”形容王子们勤奋有为。
  • “是洁是进”表示既纯洁又进取。
  • “毋信其言”意为不要轻信他人之言。
  • “省其退私”指警惕自己不要被私欲所迷惑。
  • “毋晦其明”意为不要隐藏自己的才华与智慧。
  • “明明天子”中的“明明”指光明磊落。
  • “宅此四国”中的“宅”指居住。
  • “寤寐幽人”中的“寤寐”指日夜思念。
  • “旌旄币帛”中的“旌旄”指旗杆上的装饰品。
  • “北山之阳”指北山的南面。
  1. 赏析
    《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不仅是一首赞美前辈学者的诗歌,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和学问传承的重视。通过对金华山脉的描绘,以及对未来学者的期望和祝愿,诗人展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知识传承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崇高的文化理念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此外,诗人还通过对王子们的描绘,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鼓励,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先辈的优秀传统,继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