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侵云岭,亭高路恰平。
池边幽树占,水底细沙明。
无友诗难咏,逢僧话转清。
此中真胜地,林寂鸟无声。

【注释】

冷泉亭:在浙江绍兴市,是著名的赏梅胜地。

侵云岭:指山峦重叠,云雾缭绕。

亭高路恰平:亭子建得高,路上的台阶正好与亭子的高度相平。

池边幽树占:水塘边上长着许多幽静的树木。

水底细沙明:水中的细沙映照在水面上很明亮。

无友诗难咏:没有朋友,写不出好诗。

逢僧话转清:遇见僧人谈话,感觉格外清纯。

此中真胜地:这里真是个胜地。

林寂鸟无声:树林里寂静无声。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他在浙江会稽山(即今天的绍兴市)的冷泉亭中,看到四周的景色,写下了这首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七个字。

首联“步入侵云岭,亭高路恰平。”写的是诗人进入冷泉亭时看到的景色。“步入”一词表明诗人不是随意走进去的,而是一种有意为之的举动。他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间——傍晚时分,因为这时候的阳光已经变得柔和,不那么刺眼了。“入侵云岭”表明诗人要登高望远,想要看到更美的景色。“亭高路恰平”说明亭子很高,台阶正好与亭子的高度相平,方便人们行走。

颔联“池边幽树占,水底细沙明。”写的是诗人看到池边的景色。“幽树占”表明池边的树木非常茂盛,遮住了视线。“细沙明”则描绘出池底沙子的颜色和质地。

颈联“无友诗难咏,逢僧话转清。”写的是诗人在冷泉亭中遇到朋友和僧人,听到他们的对话,感觉特别清新。“转清”表明诗人被他们的谈话所吸引,觉得他们的话语格外清晰、动听。

尾联“此中真胜地,林寂鸟无声。”写的是对冷泉亭的整体评价。他认为这里是真正的胜地,因为在这里可以看到美丽的景色,听到动听的话语,而且这里的树林也很寂静,没有鸟儿的声音。

整首诗通过对冷泉亭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和朋友、僧人的交流,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